跋筆順
跋筆順:豎、橫折、橫、豎、橫、豎、提、橫、撇、橫撇/橫鉤、捺、點跋異體字:
? ?? ?? 犮 ?基本解釋
跋 bá ㄅㄚˊ詳細解釋
- 跋 bá
〈動詞〉
- (形聲。從足,犮( bó)聲。本義:草中行走,越山過嶺)
- 同本義 [climb over mountains]
- 又如:跋援(猶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 扭轉(zhuǎn) [turn round]
- 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嚴武《巴嶺答杜二見憶》
- 又如:跋馬(勒緊馬繩,使馬回轉(zhuǎn))
- 踏,踩 [stamp]
-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腳跟)
- 見“跋扈”
〈名詞〉
-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燭(快要點完的蠟燭)
- 通“茇”。 [草燭的]根部。泛指東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 文體的一種。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 后人題跋多盈巨軸矣?!?span id="aagwr2g" class="fbook">《夢溪筆談》
- 又如:跋尾(題寫文字于書卷之后)
常用詞組
跋扈 跋前疐后,跋前躓后 跋山涉川,跋涉山川,跋山涉水 跋涉國語詞典
- 跋 bá ㄅㄚˊ
〈動詞〉
- 陸地行走稱為「跋」。
- 如:「跋山涉水」。
- 《詩經(jīng)·鄘風(fēng)·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 漢·毛亨·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li>
- 踐踏。
- 如:「跋胡疐尾」、「跋前疐后」。
- 回轉(zhuǎn)。
〈名詞〉
- 文體名。寫于書籍、文章、字畫或碑帖等后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跋」。跋文內(nèi)容多屬評介、鑒定或考據(jù)等性質(zhì)。
- 姓。如五代后梁有跋異。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