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筆順
訛筆順:點、橫、橫、橫、豎、橫折 、橫、撇、豎、撇、豎彎鉤訛異體字:
? 叱 吪 譌 訛基本解釋
訛 é ㄜˊ
- 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 )。以訛傳訛。
-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quán)利:訛詐。
- 謠言:訛言(?詐偽的話,謠言;?胡言亂語)。
- 感化,變化:“歲月遷訛。”
- 野火燒。
詳細(xì)解釋
訛
訛、譌 é
〈名詞〉
(1) (形聲。從言,化聲。字本作“譌”。本義:謠言)
(2) 同本義 [rumor]
譌,僞言也。——《說文》
(3) 字亦作“訛”
民之訛言。——《詩·小雅·沔水》
訛言大水至。——《漢書·成帝紀(jì)》
又如:訛言(謠言)
(4) 差錯 [error]。
如:訛舛(差錯;謬誤);訛闕(錯誤殘缺);訛頭(過失,污點,把柄);訛替(錯誤)
詞性變化
訛
訛 é
〈動〉
(1) 訛詐 [black-mail]。
如:訛人(訛詐人);訛頭(訛詐的錢財)
(2) 改變;感化 [change;move]
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qū)嫽蛴灐?mdash;—《詩·小雅·無羊》
(3) 變化 [change]
式訛爾心。——《詩·小雅·節(jié)南山》
歲月遷訛,斯風(fēng)漸篤。——《通志》
(4) 不正確的 [incorrect]
平秩南訛。——《書·堯典》
又如:訛音
常用詞組
訛傳 訛奪 訛謬 訛騙 訛人 訛索 訛誤 訛言 訛詐 訛字國語詞典
訛 ㄜˊ é
〈名詞〉
-
錯誤。
宋·朱熹〈山北紀(jì)行〉:「百世踵謬訛,彝倫日頹圮?!?/p> -
謠言。
如:「以訛傳訛」。
《宋史·卷二九三·張詠傳》:「止訛之術(shù),在乎識斷?!?/p> -
姓。如宋代有訛勃囉。
〈形容詞〉
-
不正確的、不實在的。
如:「訛字」。
《詩經(jīng)·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p>
〈動〉
-
欺騙、恐嚇。
如:「訛詐」。
《紅樓夢·第四八回》:「訛他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裡去?!?/p> -
感化。
《書經(jīng)·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
《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式訛爾心,以畜萬邦?!?/p>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