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筆順
廣筆順:點、橫、撇、橫、豎、豎、橫、豎 、橫折、橫、豎、橫、撇、點廣異體字:
広 廣基本解釋
廣 guǎng ㄍㄨㄤˇ
- 四周沒有墻壁的大屋。《説文•廣部》:“廣,殿之大屋也。”
- 大。《廣雅•釋詁一》:“廣,大也。”
- 盛大。南朝宋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開爵園而廣宴。”
- 遠大;高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廣而儉。”
- 遙遠。《方言》卷六:“廣,遠也。”
- 擴大。《易•繫辭上》:“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
- 開辟。《字彙•廣部》:“廣,闢也。”
- 推廣;傳播。《字彙•廣部》:“廣,播也。”
- 開闊;推衍;補充。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
- 多;眾多。《戰(zhàn)國策•趙策三》:“自是以後,衆(zhòng)人廣坐之中,未嘗不言趙人之長者也。”
- 增多;增強。《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威王問》:“埤壘廣志,嚴正輯衆(zhòng)。”
- 廣泛;普遍。《廣雅•釋詁四》:“廣,博也。”
- 寬度。《墨子•備城門》:“沈機長二丈,廣八尺。”
- 寬廣;遼闊。《字彙•廣部》:“廣,闊也。”
- 寬弘;寬暢。《詩•魯頌•泮水》:“濟濟多士,克廣德心。”
- 寬緩;緩慢。《禮記•樂記》:“廣則容姦,狹則思欲。”
- 寬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
- 漢時侯國名。《史記•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廣。”司馬貞索隱:“表在勃海。”
- 古州名。治今廣東省廣州市。《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雜綵三百疋,交、廣市鮭珍。”
- 廣東、廣西的略稱。宋岳飛《奏乞除在外宮觀劄子》:“臣自收捕曹成入廣,漸染瘴癘。”
- 姓。《通志•氏族略四》:“廣氏,《風(fēng)俗通》云,廣成子之後也。”
廣 guàng ㄍㄨㄤˋ
- 量寬度。《集韻•宕韻》:“廣,度廣曰廣。”
- 指從東到西的長,相當(dāng)于“橫”。《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dāng)?shù)。”
- 指直徑。《周禮•考工記•輪人》:“信其程圍以為部廣。”
- 數(shù)學(xué)名詞。指“勾”。《周髀算經(jīng)》卷上:“以為勾廣三。”
- 兵車名。《集韻.宕韻》:“廣,兵車名。”
- 指用十五乘兵車編組的隊列。《左傳•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為二廣。”
廣 kuàng ㄎㄨㄤˋ
- 通“曠”。?曠達;開朗。《字彙•廣部》:“廣,開泰貌。” ?空;荒廢。《管子•大匡》:“持社稷宗廟者,不讓事,不廣閒。” ?怨曠。《漢書•五行志中》:“師出過時,茲謂廣。”
- 通“壙”。野外。清朱駿聲《説文通訓(xùn)定聲•壯部》:“廣,叚借為壙。”
廣 guāng ㄍㄨㄤˉ
- 〔闋廣〕見“闋”。
- 通“光”。清朱駿聲《説文通訓(xùn)定聲•壯部》:“廣,叚借為光。”
詳細解釋
廣 ān
〈名詞〉
(1) 同“庵”。草屋 [hut]
(2) 另見 guǎng
國語詞典
廣 ㄍㄨㄤˇ guǎng
〈名詞〉
-
沒有四壁的大屋。
《說文解字·廣部》:「廣,殿之大屋也。」 -
寬度。
《墨子·備城門》:「沉機長二丈,廣八尺?!?/p> -
大陸地區(qū)廣東、廣西兩省與廣州的簡稱。
如:「兩廣」、「京廣鐵路」、「湖廣總督」。 -
姓。如宋代有廣漢。
〈動〉
-
擴大、增加。
如:「增廣見聞」。
《易經(jīng)·繫辭上》:「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br>《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是故地日廣,子孫彌隆?!?/p> -
傳播、散布。
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三》:「曲罷,無不感泣,因廣其曲,傳于人間?!?/p> -
寬慰。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自以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p>
〈形容詞〉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