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筆順
郎筆順:點、橫折、橫、橫、豎提、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郎異體字:
郞 ?? 郒 郎基本解釋
郎 láng ㄌㄤˊ
郎 làng ㄌㄤˋ
- 〔屎殼郎〕“蜣螂”的俗稱。
詳細(xì)解釋
郎 láng
〈名詞〉
(1) (形聲。從邑,良聲。從“邑”,表示與行政區(qū)域有關(guān)。本義:古邑名。在今山東金鄉(xiāng)縣境)
(2) 古地名。春秋魯邑 [Lang town]
郎,魯邑也。——《說文》。按, 魯有二 郎。
(3) 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北,是費伯的食邑
費伯帥師城 郎。——《左傳·隱公元年》
(4) 在今山東省曲阜縣附近
夏,城郎。——《左傳·隱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宮殿廷廊,置侍衛(wèi)人員所在。官名 [an official title under the monarchy]
郎官,謂三中郎將下之屬官也。——《后漢書·桓帝紀(jì)》注
(6) 戰(zhàn)國始置。帝王侍從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稱。其職責(zé)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差遣等侍從之職。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員外郎的泛稱);郎中(郎官。漢代稱中郎、侍郎、郎中為郎官,掌星宿之職);郎將(官名);郎署(宿衛(wèi)官的官署)
(7) 舊時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昵稱 [my darling;husband]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又如:郎伯(婦人稱丈夫為郎、伯,并稱郎伯)
(8) 女婿,女兒的丈夫 [son-in-law]。
如:我哥哥有兩個郎;郎婿(女婿)
(9) 稱別人的兒子 [son]。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對他人之子的愛稱)
(10) 漢魏以后少年的美稱 [youth]
瑜時年二十四, 吳中皆呼為 周郎。——《三國志》
(11) 舊時對從事某種職業(yè)者的稱呼 [worker]。
(12) 舊時對一般男子的尊稱 [man]
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世說新語·雅量》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對英俊少年的愛稱);郎秀(明初鄉(xiāng)里間稱呼男子因出身而異,大家豪族稱秀;平凡家庭稱郎)
(13) 仆人稱主人為郎 [landlord]
孰若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郎主(門生家奴稱其主;對外族首領(lǐng)的稱呼)
(14) 通“廊”。室外有頂?shù)倪^道 [veranda;covered corridor]
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漢書·東方朔傳》
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漢書·董仲舒傳》
(15) 通“廊”。朝廷 [court]
茤蕘之言,可擇郎廟。——三國· 魏· 鐘繇《宣示帖》
常用詞組
郎才女貌 郎舅 郎君 郎中國語詞典
郎 ㄌㄤˊ láng
〈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