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筆順
枚筆順:橫、豎、撇、點、撇、橫、撇、捺枚異體字:
??基本解釋
枚 méi ㄇㄟˊ- 樹干:伐其條枚。
-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馬鞭:以枚數(shù)(shù)闔(用馬鞭指點著數(shù)門扇)。
- 量詞,相當(dāng)于“個”,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一枚別針。不勝枚舉(一個一個地舉不完)。
- 姓。
詳細(xì)解釋
- 枚 méi
〈名詞〉
- (會意。從木,從攴( pū)。本義:樹干)
- 同本義 [trunk]
- 枚,枝干也??蔀檎??!?span id="wrhihcf" class="fbook">《說文》
- 竹曰個,木曰枚?!?span id="p8ysmm7" class="fbook">《釋名》
- 枚,條也?!?span id="lz38tfd" class="fbook">《廣雅》
- 施于條枚?!?span id="4gjsdpk" class="fbook">《詩·大雅·旱麓》
-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span id="4jioi7d" class="fbook">《詩·周南·汝墳》
- 馬鞭 [whip]
- 古代行軍時,士卒口銜用以防止喧嘩的器具,形如筷子 [gag]
- 軍士銜枚,夜登芒山,未明擊之?!?span id="kfxr4wi" class="fbook">《北史》
- 門釘 [peg]。如:枚數(shù)(門釘數(shù))
- 姓
〈量詞〉
〈副詞〉
- 一一;逐個 [one by one;one after another]。如:枚卜(一一占卜);枚列(一一列舉);枚別(一一分辨);枚進(jìn)(一一進(jìn)獻(xiàn));枚數(shù),枚舉(一一列舉)
常用詞組
枚舉國語詞典
- 枚 méi ㄇㄟˊ
〈名詞〉
- 樹干。
- 《詩經(jīng)·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 唐·杜甫〈雨〉詩:「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 古代行軍時,兵士橫銜于口中,以防止言語的箸。
- 如:「銜枚疾走」。
- 《詩經(jīng)·豳風(fēng)·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 量詞:? ? 計算形體較小物品的單位。相當(dāng)于「個」。如:「一枚銅板」、「兩枚郵票」。《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棺上有五銖錢百余枚。」《儒林外史·第二回》:「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兩枚生紅棗,其余都是清茶?!? ? 計算火箭、dan*藥的單位。如:「一枚zha*彈」、「兩枚火箭」。
- 姓。如漢代有枚乘。
〈副詞〉
- 一個一個的。
- 如:「不勝枚舉」。


別人在查: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