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筆順
秋筆順:撇、橫、豎、撇、點(diǎn)、點(diǎn)、撇、撇、捺秋異體字:
秌 ?? ?? ?? ?? ?? ?? ?? ?? ?? ?? ?? ?? 鞦 穐 龝 ??基本解釋
(繁體字:?鞦)
秋 qiū ㄑㄧㄡˉ
- 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秋高氣爽。
- 莊稼成熟的時期:麥秋。
- 指一年:千秋萬代。
- 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 一種運(yùn)動和游戲用具稱“秋千”。
- 姓。
詳細(xì)解釋
秋
秌、穐 qiū
〈名詞〉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蟲以鳴秋,借以表達(dá)“秋天”的概念。另一寫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義:收成,成熟的莊稼)
(2) 同本義 [harvest;mature]
秋,禾谷熟也。——《說文》
秋為白藏。又,秋為收成。——《爾雅》
秋者,少陰之選也。——《春秋繁露·官制象無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月令章句》
處處田疇盡有秋。——宋· 范成大《顏橋道中》
收過了秋,天氣一涼,病就重起來。——趙樹理《福貴》
又如: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秋麥(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莊稼);秋苗(也稱秋稅。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賦稅);秋實(shí)(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實(shí));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3)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這三個月
秋以為期。——《詩·衛(wèi)風(fēng)·氓》
又如:秋場(秋試。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舉行鄉(xiāng)試,中試者為舉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獵稱“秋狝”,冬天打獵叫“冬狩”);秋糧(秋季征收的田賦);秋薦(秋場);秋零(秋氣肅殺,景物凋零);秋葉(秋天的落葉);秋嚴(yán)(秋氣肅殺);秋黃(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
(4) 年 [year]
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后將傳于王。”——《史記》
(5) 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 [period of time]
效命之秋。——《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問之秋。——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千秋(很長久的時間);秋丁(舊時農(nóng)歷八月第一個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6) 姓
詞性變化
秋 qiū
〈形容詞〉
(1) 悲愁 [sad]
秋之為言愁也。——《禮記·鄉(xiāng)飲酒義》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2) 奔騰的樣子 [gallopping]。
如:秋秋(飛舞、奔騰的樣子)
(3) 喻容顏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滅,鬢先秋。——陸游《訴衷情》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鬢(衰白的鬢發(fā));秋顏(衰老的容顏)
(4) 在五行中屬金,方位屬西方,在樂為商,在色為白 [west]。
如:秋方(西方);秋官(傳說中五官之一,屬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陸(指西方)
(5)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時,秋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發(fā)已衰改。——李白《古詩五十九首》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鬢(蒼白的鬢發(fā));秋霜(喻白發(fā));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練(潔白的絲絹)
(6) 秋主肅殺,古因稱與律令刑獄有關(guān)之事為秋 [legal]。
如:秋曹(刑部的別稱);秋憲(指司法、監(jiān)察官員及官署;刑法)
常用詞組
秋播 秋菜 秋分 秋風(fēng) 秋風(fēng)過耳 秋風(fēng)掃落葉 秋高氣爽 秋耕 秋灌 秋海棠 秋毫 秋毫無犯 秋后算帳 秋季 秋景 秋老虎 秋涼 秋糧 秋令 秋娘 秋千 秋色 秋試 秋審 秋收 秋收起義 秋熟 秋霜 秋水 秋天 秋闈 秋汛 秋征國語詞典
秋 ㄑㄧㄡ qiū
〈名詞〉
-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nóng)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
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
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p>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zhǔn),故以秋代表年。
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br>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
如:「多事之秋」。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p> -
姓。如清代有秋瑾。
〈形容詞〉
-
喻衰老。
宋·陸游〈南鄉(xiāng)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