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筆順
羞筆順:點(diǎn)、撇、橫、橫、橫、撇、橫折、豎、橫、橫羞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羞 xiū ㄒㄧㄡˉ
- 感到恥辱:羞恥。羞辱。羞惡。
- 難為情,害臊:害羞。羞慚。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紅了臉的樣子)。羞怯。羞澀。
- 使難為情:羞人。你別羞我。
- 進(jìn)獻(xiàn):“羞玉芝以療饑”。
- 同“饈”。
詳細(xì)解釋
羞 xiū
動
(1) (會意兼形聲。據(jù)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進(jìn)獻(xiàn)。小篆從羊,從丑,丑亦聲。“丑”是手的訛變。本義:進(jìn)獻(xiàn))
(2) 同本義 [offer]
羞,進(jìn)獻(xiàn)也。從羊,羊所進(jìn)也。——《說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與其薦羞。——《周禮·宰夫》。注:“庶羞,內(nèi)羞”。按,內(nèi)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籩薦羞之實(shí)。——《周禮·籩人》。注:“薦羞皆進(jìn)也。”
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傳》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時進(jìn)獻(xiàn)食物的一種盛器);羞膳(進(jìn)獻(xiàn)食品)
(3) 推薦;進(jìn)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為正卿。——《國語·晉語九》
(4) 假借為“丑”。感到恥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啟羞。——《禮記·緇人》
無作神羞。——《左傳·襄公十八年》
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漢· 李陵《答蘇武書》
又如:羞怍(羞恥,慚愧)
(5) 因慚愧而難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唐· 李白《長干行》
一則賈環(huán)羞口難開,二則 賈環(huán)也不在意。——《紅樓夢》
又如:羞蛾(美女的雙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sha*人(羞死人);羞紅(因害羞而臉紅);羞腳(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懶(羞愧)
(6)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語,帶水帶漿的羞辱毀罵了兒子幾次。——《初刻拍案驚奇》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輕視;鄙?。?/font>;羞丑(羞辱出丑)
(7) 怕 [fear]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fēng)。——唐· 劉禹錫《贈眼醫(yī)婆羅門僧》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詞性變化
羞 xiū
名
肴羞未通,女樂羅些。——《楚辭·招魂》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飲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與羞俶,獻(xiàn)無常數(shù)。——《儀禮》
常用詞組
羞慚 羞恥 羞答答 羞愧 羞明 羞惱 羞怯 羞人 羞辱 羞辱 羞臊 羞澀 羞惡 羞與為伍國語詞典
羞 ㄒㄧㄡ xiū
〈動〉
-
進(jìn)貢、進(jìn)獻(xiàn)。
《說文解字·丑部》:「羞,進(jìn)獻(xiàn)也?!?br>《禮記·月令》:「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p> -
侮辱,使人難堪。
如:「羞辱」。
《漢書·卷四·文帝紀(jì)》:「以羞先帝之遺德?!?/p> -
感到恥辱。
如:「他那大逆不道的行徑,使大夥都羞與為伍?!?/p> -
害怕、慚愧。
如:「羞於見人」。
《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br>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獻(xiàn)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p> -
害臊、難為情,或使難為情。
如:「害羞」。
如:「不要再羞他了,他的臉已經(jīng)紅到耳根了?!?/p>
〈名詞〉
-
精緻美味的食物。
如:「珍羞」、「時羞」。
《文選·枚乘·七發(fā)》:「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雇葛} 」。 -
羞怯的神情。
如:「含羞」。
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p> -
恥辱。
如:「蒙羞」。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復(fù)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