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xué)家,更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為我們留下了一部寶貴的經(jīng)典——《老子》。這部書中,他以五千余言的精煉文字,表達(dá)了自己對于天道自然、人生以及道德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以天道自然為宗,然深究起來,其歸宿點和落腳點仍在人生,關(guān)注個體生命的存在。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老子指導(dǎo)我們?nèi)绾巫錾迫?/strong>
善良是個體生命的高尚品德之一。世人莫不以善為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qiáng)調(diào)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quán)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quán)力是善良。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qū)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chǎn)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shè)防,心底坦然。 《禮記?學(xué)記》:“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 、“人之初,性本善”。佛教中的普渡眾生,意即勸人向善。
那么老子是如何勸人向善的呢?見《老子、第52章》(帛本):
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征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我們要理解這章的八個善字,不作”善良“解讀,而作”善于“解讀。因為在老子的樸素辯證法里,善良和兇惡它們就象錢幣的兩面,同時出現(xiàn)作用于世間。這在《老子、第46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已經(jīng)有過論述。
要理解這章老子要講的不是水,而是要求我們的為人處事要善于“幾于道”。為人處事要善于“幾于道”才是老子要論述的中心思想,這里老子只是用水作個比喻,水做為水來說,它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品質(zhì)“幾于道”,而人不是水,所以水的哪些善于對于人來說只能學(xué)其神而不必拘于形。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征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句才是老子對世人為人處事如何才能“幾于道”的指導(dǎo)參考。為什么只能是指導(dǎo)參考而不是原則呢?因為老子在《老子、第58章》(帛本)里對論述了他的方法*論所執(zhí)的原則:“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jì)。”而且他曾經(jīng)對適周問禮的孔子說“子所言者,其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世人的為人處事如何才能“幾于道”,要針對所處的時勢和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老子認(rèn)為,具備了七個方面的善于還不夠,“幾于道”的結(jié)果是不能引起紛爭,才能夠無憂。這個結(jié)論我們要從老子的方法*論“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46章》來理解。
所以這一章我們可以試解為:上等的善于,象水的善于哪樣,水的善于是有利于萬物進(jìn)而有紛爭的話,以眾人都不喜歡的為依居去改善,所以它的善于接近道的善于了;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幾個善于是人們“幾于道”要尊循的指導(dǎo)參考),唯有結(jié)果是不引起紛爭,所以無憂無慮。
老子全章講的都是善于,哪么老子提倡的善良在哪兒呢?
這里有老子的另一個重要方法論?!独献?、第一章》(帛本)“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在老子的方法*論和知識論體系中,提倡一個東西就說明這個東西你已經(jīng)失去了,所以你想努力的保住它。比如,社會制安差了,就會提倡從嚴(yán)治理。社會不和諧了,就提倡和諧社會。社會的道德意識不行了,就提倡加強(qiáng)道德體制建設(shè)。等等。在提倡的時候就說明這個東西已經(jīng)或者將要失去這個東西了,所以“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如何才能“有德”呢?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在“不”和“有”字上下功夫。“有,名萬物之母”《老子、第45章》(帛本),什么東西能生出德,就在什么東西上下功夫。比如,你想有錢嗎?首先不亂花錢,然后存錢,再想辦法去賺錢。重點在“不亂花”,“存”和“賺”這些方面下功夫。表面上不關(guān)錢什么事。
《老子、第52章》(帛本)提倡的七個善于,表面上不關(guān)善良什么事,其實質(zhì)就是在“行不言之教”。如同在“不亂花”,“存”和“賺”這些方面下功夫。
“夫唯不爭,故無憂。”生而無憂,死而無憾。這是一種人生境界。連孔子都發(fā)出“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可見世間能達(dá)到這個境界的人很少。于是乎:“上士聞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老子、第三章》(帛本)。聞道者,不論是為了證破“幾于道”還是為了““夫唯不爭,故無憂。”都將勤于修習(xí)七個善于。不論你善于做什么事,在人世間,你都得首先善于做人: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是:第一是要善于做人;李嘉誠經(jīng)商之道第一是要善于做人;胡雪巖成功的啟示第一是要善于做人……
雖然善于做人不全等于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品格卻是善于做人的根本之一。
善于做人——善人。
如果你希望事業(yè)成功,愛情順利,身心健康,親情溫潤,那么善于做人絕對是你人生中的一大助力。它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寬容和理解,它比任何說辭都要犀利,因為它本身是一種行動。
如果想要世界或生活變得美好,請參考2000多年前的我們的一位前輩老子的指導(dǎo)。上善若水,培養(yǎng)一種善良的心態(tài),從現(xiàn)在開始。
以上就是老子指導(dǎo)我們?nèi)绾巫錾迫说娜績?nèi)容了,想要獲取更多相關(guān)消息請關(guān)注單詞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