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jī)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rèn)為在當(dāng)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dān)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fù)責(zé)制定國家法律。為了用嚴(yán)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jù)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jìn)行了補(bǔ)充和修訂。當(dāng)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回旋的余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幾次以后,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jīng)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fā)”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nèi)?a href="/hycd/q/q204972.htm" target="_blank">勸說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大苛刻了。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閑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shí)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么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dú)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
貶義成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act in disregard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
成語謎語
思思想想一人走
成語正音
“行”,不能讀作“行列”的hánɡ。
寫法辨析
“孤”,不能寫作“狐”。
成語搜索
0
糾錯
詩詞名句推薦
- 一曲清歌一弄琴,十千美酒十分斟——— 李伯玉懷激發(fā)尚書伯紀(jì)
- 永錫難老,眉壽保魯——— 楊冠卿崧高詩為九江趙使君壽
- 平生但信緣,作計(jì)每不審。——— 陸游對酒
- 迥濕來鶯外,斜寒去雁邊——— 宋祁季春八日喜雨答李都官
- 可使騎清風(fēng),飛入廣寒殿——— 馮時行建炎庚戌中秋夜與同官相期於月下既為頑云障
- 遙想故園今已爾,家人應(yīng)念行人歸——— 劉長卿客舍喜鄭三見寄
- 況壺天日月自延長,看幾度人間,百年千歲——— 李商英洞仙歌
- 富貴榮華誰得似,祝公千歲樂逍遙。——— 方岳瑞鷓鴣
- 獨(dú)憐病守孤吟賞,猶幸詩翁數(shù)往來——— 韓元吉答金元鼎喜雨
- 一葉梧桐一片云,秋風(fēng)江上日紛紛——— 李石扇子詩
最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