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筩杯
詞典解釋
亦作“ 碧筒杯 ”。亦作“ 碧桐杯 ”。一種用荷葉制成的飲酒器。 唐 段成式 《酉陽(yáng)雜俎·酒食》:“ 歷城 北有 使君林 , 魏正始 中, 鄭 公 慤 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噏之,名為碧筩杯。” 宋 竇革 《酒譜·酒之事三》引作“碧筒杯”。 明 楊慎 《碧桐杯》:“ 唐 人《碧桐杯》詩(shī):‘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冰。輪囷如象鼻,瀟灑絶青蠅?!?清 趙翼 《小北門(mén)下看荷花》詩(shī):“帶得餘香晚歸去,月明更醉碧筩杯。”亦省作“碧筩”、“碧筒”。 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huì)者五人分韻賦詩(shī)》之三:“碧筩時(shí)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明 馮惟敏 《此景亭雨酌》詞:“碧筒縱飲,清商朗謳,海天一雨彩虹收?!?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金縷唱,碧筒勸,向冰山雪巘排佳宴?!?/p>
- 莫說(shuō)凄涼。——— 吳儆減字木蘭花
- 謾對(duì)雙鴛素被,翠屏十二嵯峨。——— 仇遠(yuǎn)木蘭花慢
-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轂——— 林景熙雜詠十首酬汪鎮(zhèn)卿
- 初塵蕓閣辭禪閣,卻訪支郎是老郎。——— 鄭谷重訪黃神谷策禪者
- 游冶才郎,初試花間手——— 李石才一籮金/蝶戀花
- 霜露濕征衣,行非少壯時(shí)——— 陳允平客中懷友
- 春風(fēng)永巷閉娉婷,長(zhǎng)使青樓誤得名——— 陳師道放歌行
- 野興漸多公事少,宛如當(dāng)日在山家——— 文同北齋雨后
- 嗜酒陶彭澤,能琴阮步兵——— 邢象玉古意
- 會(huì)當(dāng)重入用,此去肯悠哉——— 裴度宴興化池亭送白二十二東歸聯(lián)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