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悱
詞典解釋
(1).謂積思求解。語出《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朱熹 集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xué)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禮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憤悱也?!?宋 蘇軾 《跋所書<清虛堂記>》:“今 子由 既輕以余書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fā),豈不過哉!”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書》:“執(zhí)事憤悱,旁求博討,卒未有得?!?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大愚不靈,無所憤悱者,覩眇論則以為恒言也?!?/p>
(2).憤慨,怨恨。《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jì)中》:“ 盧文紀(jì) 等見其奏不悅,班行亦多憤悱?!?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司馬子長 云‘主上以倡優(yōu)畜之’,此非誠言,乃憤悱之詞也?!?/p>
- 閉門木葉下,始覺秋非春——— 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nóng)長史
- 秋庭風(fēng)落果,瀼岸雨頹沙——— 杜甫小園
- 向來匪石心,不轉(zhuǎn)誤國魁,皦發(fā)照萬世,是君以聞來——— 敖陶孫龔立道家藏虢月石屏
- 怡然共攜手,恣意同遠(yuǎn)步——— 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 春滿芝田,正鶴飛空靄,龜引清漣。——— 陳允平漢宮春
- 到扉開復(fù)閉,撞鐘齋及茲——— 杜甫大云寺贊公房四首
- 樹掛崖腰石,苔封石齒班——— 徐獻(xiàn)子游洞霄
- 坐久既生倦,漸看冠佩斜——— 梅堯臣坐睡依韻和持國
- 關(guān)河千里,照人離別。——— 曾覿憶秦娥
- 定山既早發(fā),漁浦亦宵濟(jì)——— 孟浩然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