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
詞典解釋
(1).心求通而未得貌。《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注:“ 孔子 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后啟發(fā)為説之。”
(2).指煩悶不舒貌。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下》:“ 宋 孔熙先 博學文史,兼通數術,有縱橫才志。 文帝 時,為散騎侍郎,不為時知,憤憤不得志?!?明 歸有光 《與沉敬甫書》之五:“但千古哭聲,未嘗不同,何論前世有 屈原 、 賈生 耶?以發(fā)吾之憤憤而已?!?/p>
(3).氣憤不平。《后漢書·齊武王縯傳》:“自 王莽 篡 漢 ,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b>《宋書·殷景仁傳》:“ 湛 既入,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憤憤?!?明 劉基 《牡丹會詩序》:“有向隅而不獲與羣,則憤憤然見於色,形於辭?!?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自甲申淪陷,以至今日,憤憤于腥羶賤種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說不出什么,只喃喃了兩聲,便憤憤然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