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若
詞典解釋
(1).什么樣;怎樣。《晏子春秋·問上十六》:“君子常行曷若?”《荀子·強(qiáng)國》:“如是則 齊 必?cái)喽鵀樗模?a href="/hycd/s/s233455.htm" target="_blank">三國若假城然耳,必為天下大笑,曷若?” 楊倞 注:“天下必笑其無謀滅亡,問以為何如也?!?/p>
(2).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后漢書·班固傳下》:“ 太液 昆明 ,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 唐 柳宗元 《劉叟傳》:“是故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備。”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曷若度土地之宜,權(quán)歲入之?dāng)?shù),酌轉(zhuǎn)般之法,而通融乎其間。”
0
糾錯
詩詞名句推薦
-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 去去忽凄悲,因風(fēng)暫回顧——— 李騭慧山寺肄業(yè)送懷坦上人
- 促裝何喧喧,西笑都門道——— 張九成擬古
- 魏晉已如夢,荒臺今獨(dú)存——— 吳綃嘯臺
- 俗人望崖返,長者及門多——— 劉克莊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
- 躬耕亦何得,聊以遂吾初。——— 陸游自詠
- 便擬走書聞稚子,歸來同買釣魚磯——— 韓元吉夜宿斜溪聞杜鵑
- 驅(qū)馬飲淮水,千里黃草平——— 張琰出塞曲
- 百頃滄波望似空,鑿冰吾欲浸其中——— 蘇泂次韻曾文清公復(fù)熱句
- 方物就中名最遠(yuǎn),只應(yīng)愈疾味偏佳。——— 朱慶馀商州王中丞留吃枳殼
最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