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脫
詞典解釋
(1).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張剝下的動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為盛放水漿飲料的容器。 宋 蘇轍 《請戶部復(fù)三司諸案札子》:“訪聞 河北道 頃歲為羊渾脫,動以千計(jì)。渾脫之用,必軍行乏水,過渡無船,然后須之?!?b>《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其濟(jì)渡之備,軍中自有過索、渾脫之類?!?元 貢師泰 《和胡士恭灤陽納缽即事韻》之二:“髯奴醉起傾渾脫,馬湩香甜奈樂何!”《元史·石抹按只傳》:“ 敘州 守將橫截江津,軍不得渡, 按只 聚軍中牛皮,作渾脫及皮船,乘之與戰(zhàn)?!?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俎》:“北人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遂旋取去內(nèi)頭骨肉,外皮皆完,揉軟用以盛乳酪酒湩,謂之渾脫?!?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駐札大臣原始》:“其所喪亡又皆部中精鋭,則自盡殺其部中婦女老弱,輕騎以逃,道中遺漿渾脫及賸酪無算?!?/p>
(2).指制法和形狀類似這種皮囊的東西,如“人渾脫”等。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一:“北兵攻城益急,砲飛如雨,用‘人渾脫’,或半磨,或半碓,莫能當(dāng)?!?/p>
(3).指用小動物的整張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狀類似的仿制品。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 趙公 長孫無忌 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天下慕之,其帽為‘ 趙公 渾脫’?!?/p>
(4).戴渾脫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種舞蹈或其組成的舞隊(duì)。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觀 公孫氏 舞‘劍器’、‘渾脫’,瀏灕頓挫,獨(dú)出冠時(shí)?!?b>《舊唐書·郭山惲傳》:“將作大匠 宗晉卿 舞‘渾脫’?!?b>《新唐書·宋務(wù)光傳》:“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duì),駿馬胡服,名曰‘蘇莫遮’。旗鼓相當(dāng),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zhàn)爭象也……胡服相歡,非雅樂也;‘渾脫’為號,非美名也?!?/p>
(5).謂渾然天成,無人工痕跡。 宋 葉適 《答劉子至?xí)?/b>:“若由此進(jìn)而不已,渾脫圓成,繼兩大家,真為盛矣。”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論詩絕句》:“《詠官柳》云:‘輕塵繫馬處,落月有鳥啼。’可謂自然渾脫者矣?!?清 趙翼 《甌北詩話·古今詩互有優(yōu)劣》:“且詩雖刻劃,終覺粘皮帶骨,無渾脫之致。”參閱HenrySerruys,Hun-t‘o:tulum,floatsandcontainersinMongoliaandCentralAsia(BSOAS,1981)、 張永言 《語源探索三列》三。
國語詞典
渾脫
-
將動物的皮整張剝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裝物品、飲料,吹氣後可為渡河的浮囊。
- 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傳:「敘州守將橫截江津,軍不得渡,按只聚軍中牛皮,作渾脫及皮船,乘之與戰(zhàn)?!?/li>
-
用整張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
- 若到西陵征戰(zhàn)處,不堪秋草自傷魂。——— 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東
- 儲靈復(fù)產(chǎn)異,人物相比肩——— 翁卷送戴漢老
- 清興有誰知否——— 趙長卿謁金門(一雨掃煩暑,自漉玉友,醉余因次韻趙長卿)
- 老更變而自哂兮,悟驚俗之來患——— 蘇軾黃泥坂詞
- 吾謂圣達(dá)意超豁,高覽便欲周乾坤——— 王洙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 我亦要投瀟灑約,恨無鶴骨駕云輕——— 陳著賈養(yǎng)晦以其父叔厚所賦臨清亭詩求和因用韻寄
- 疏雨池塘,一番雨過香成陣——— 王寂點(diǎn)絳唇 閨思
- 不知天壤內(nèi),目我為何人——— 白居易不出門
- 風(fēng)前嗅雪不宜緩,春芳過眼猶奔車——— 強(qiáng)至丙午寒食厚卿置酒壓沙寺邀諸君觀梨花獨(dú)蘇子
- 貧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仇遠(yuǎn)次西和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