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
詞典解釋
亦作“ 艾蒳 ”。1.也稱大艾。菊科。木質(zhì)草本植物,葉互生,春末開花。我國產(chǎn)于 廣東 、 廣西 和 臺灣 等省、自治區(qū)。將其葉片蒸餾后所得艾粉,精煉成艾片(也稱冰片或艾腦香),可供藥用,有解熱、驅(qū)風(fēng)、止痛、鎮(zhèn)靜之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艾納香》﹝集解﹞引 馬志 曰:“《廣志》云:艾納出西國,似細(xì)艾?!?/p>
(2).古松、梅等樹皮上生出的一種莓苔。有香氣。 唐 陸龜蒙 《苔賦》:“質(zhì)被緑錢之美,香聞艾納之奇?!?宋 周密 《浩然齋雅談》卷中:“ 東坡 《梅》詩云:‘憑仗幽人收艾納,國香和雨入莓苔?!{,梅枝上苔也?!?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艾納香》﹝集解﹞引 馬志 曰:“《廣志》云:……松樹皮上緑衣,亦名艾納,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p>
- 賤禮義而貴勇力,貧則為盜,富則為賊。——— 荀子荀子·樂論
- 趁得繡衣初度,作霜天清曉——— 佚名好事近
- 如今時節(jié)從業(yè)好,得醉工夫似舊么——— 鄧深晚秋懷社中諸子
- 與公萬仞俱壁立,祗有爽氣蟠胸中——— 仲并外舅莊子尚生辰
- 鼎嘗天柱茗,詩硾剡溪箋——— 齊己寄敬亭清越
- 可玩不可折,折枝亦何傷——— 周必大贈孫次山
- 云陽臺上歌,鬼哭復(fù)何益仗劍明秋水,兇威屢脅逼——— 李賀漢唐姬飲酒歌
- 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 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 滔滔沔鄂留,有靦三宿桑——— 姜夔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
- 試問當(dāng)時友,虎溪已埃塵。——— 蘇軾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