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跡
詞典解釋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yùn)。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yīng)寫順,祗無涵祕?!?/p>
(2).神明的功績。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yǎng),功藏靈跡?!?/p>
(3).神靈的遺跡;圣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p>
(4).引申為奇跡。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里,依舊帶著那種因?yàn)?/a>感到夸耀而來的愉快,而且仿佛談?wù)f一種靈跡?!?/p>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p>
見“ 靈跡 ”。
- 滿篋龍團(tuán)重絕品,平視紫筍難為同——— 郭印茶詩一首用南伯建除體
- 無計(jì)曲留情話,只別愁如織。——— 洪適好事近
- 此中意無限,要與開士說——— 宋之問見南山夕陽召監(jiān)師不至
- 慈氏發(fā)真念,念此閻浮人———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晨霞(此后在上都作)
- 尚寒三十六峰盟,游罷同回把黃菊——— 陳天麟贈水西寺舉老
- 我翁方念母,忍淚課兒沖——— 魏了翁成都杜五一府君之葬某新有喪不得為文以侑虞
- 今日始知天有意,還教雪得一生心——— 李旭及第后呈朝中知己
- 連日飲徒偶焉往,自炊香薤五盤餐——— 方回立夏明日行園無客五首
- 余年竟何事,高枕送悠悠。——— 陸游雨中宿石帆山下民家
- 人生萬事真難料,不若深山無怨恩——— 釋善珍寄照晦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