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竈
詞典解釋
1.古代燒制陶器的土窯。 漢 王充 《論衡·無形》:“五行之物,可變改者,唯土也。埏以為馬,變以為人,是謂未入陶灶更火者也。”《宋書·徐羨之傳》:“ 羨之 回還 西州 ,乘內(nèi)人問訊車出郭,步走至 新林 ,入陶灶中自剄死,時年六十三?!?b>《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 唐 孔穎達(dá) 疏:“古者窟居,隨地而造。若平地則不鑿,但累土為之,謂之為復(fù)。若高地則鑿為坎,謂之為穴,其形皆如陶灶。”
2.用黏土壘成的土灶。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在掘地為灶的同時,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動,炊事就更方便了?!?唐天際 《難忘的行程》:“他點點頭:‘好嘛,你坐下來歇歇吧?!?a href="/hycd/r/r205917.htm" target="_blank">然后在臨時壘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對我說:‘現(xiàn)在路很難走呀!土匪很多?!?/p>
- 殷勤訝此別,且未定歸期——— 賈島送貞空二上人
- 東風(fēng)作意驚詩眼,攪亂垂楊兩岸黃——— 楊萬里過秦淮
- 選妓調(diào)絲竹,迎賓奉酒卮——— 曹勛當(dāng)置酒
- 對暮涼燈火悵然如失——— 元好問滿江紅 郝仲純使君守坊州,枉道過予於登封
- 讀罷新詩暖似春,手搖食指舌生津——— 周必大次子中兄韻三首
- 誰為聽之者,皎皎自知明——— 晁補(bǔ)之擬古六首上鮮于大夫子駿其一西北有高樓
- 弟兄消息絕,獨斂問隅眉。——— 韓偓向隅
- 卻借朱袍下南國,畫船醉眠官不嗔——— 鄭獬送蔡同年守四明
- 慶孟光齊眉,馮唐白首,鎮(zhèn)同歡笑——— 晁補(bǔ)之引駕行(同前亦名長春)
- 開正占晴符古語,便謂春風(fēng)偏花塢——— 王洋懷范子以詩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