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簪墜屨
詞典解釋
亦作“ 遺簪墜履 ”。1.《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xiāng)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茏釉唬骸纵樾蕉鲚轸?,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 漢 賈誼 《新書·諭誠(chéng)》:“昔 楚昭王 與 吳 人戰(zhàn), 楚 軍敗, 昭王 走,屨決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fù)旋取屨。及至於 隋 ,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 昭王 曰:‘ 楚國(guó) 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思與偕反也?!?a href="/hycd/z/z66179.htm" target="_blank">自是之后, 楚國(guó) 之俗無相棄者?!?a href="/hycd/h/h251265.htm" target="_blank">后人合兩事為“遺簪墜屨”,比喻舊物或故情。《北史·韋夐傳》:“ 孝寬 ( 韋孝寬 )為 延州 總管。 夐 至州,與 孝寬 相見。將還, 孝寬 以所乘馬及轡勒與 夐 。 夐 以其華飾,心弗欲之,笑謂 孝寬 曰:‘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録新,亦非吾志也?!妒悄顺伺f馬以歸?!?b>《周書·韋夐傳》作“遺簪墜履”。 宋 曾肇 《陳州謝上表》:“篤遺簪墜屨之仁,推藏疾納污之誼。”
(2).指遺棄的簪珥鞋襪。 明 馮夢(mèng)龍 《永團(tuán)圓·江邊解鬧》:“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為記,不免再到江邊去,仔細(xì)尋覓一番,倘有遺簪墜履,也就是賢妻的芳魂所憑了?!?/p>遺:遺失;墜:掉落;屨: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后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國(guó)語詞典
遺簪墜屨
-
遺落的簪和鞋。比喻不忘故舊。
- 北史.卷六十四.韋孝寬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之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捨舊錄新,亦非吾志也?!?/li>
- 日催開影轉(zhuǎn),風(fēng)遞竹聲來——— 盛世忠柴門
- 了卻兒癡外——— 吳潛賀新郎(三和)
- 我命旨酒,以逢以迎——— 佚名淳化鄉(xiāng)飲酒三十三章
- 玉峰真似蓬萊島,只許遙遙鏡里呈——— 乾隆雨后昆明湖泛舟騁望
- 西山遺業(yè)付門人,歲晚推遷接后塵——— 劉克莊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絕
- 日為箭兮月為弓,四時(shí)躬人兮無窮。——— 佚名廣陵古冢石刻
- 下有錦鋪翠被之粲爛,博山吐香五云散——— 韋應(yīng)物橫吹曲辭。長(zhǎng)安道
- 積流上籬落,飛影度欄干——— 陳必復(fù)積潦簡(jiǎn)友人
- 為愛當(dāng)年濯濯姿,動(dòng)春搖霧不勝垂——— 宋祁樹柳
- 南陵暫掌仇香印,北闕終行賈誼書。——— 賈島送友人之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