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傳遞善意的負能量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13:47:21
文/芝麻
在這個節(jié)奏越來越快,距離感卻越來越強的世界,能被人惦念,是一種值得感激的福氣,能對人表達關心,更是一個人善意的表現(xiàn)。但遺憾的是,不是每個人的關心都讓人感到舒適、慰藉,很多時候,“關心”反倒傳播出傷人的負能量。
幾年前懷孕時,一位親戚上門探望,沒扯三句,便開始“囑咐”我凡事小心,之后的半個小時,我一直僵笑著傾聽她講各種孕婦流產(chǎn)的故事:走路可能流產(chǎn),坐車可能流產(chǎn),洗澡可能流產(chǎn),吃東西可能流產(chǎn)……那口氣,似乎“總有一款適合你”,總之感覺怪怪的。在迎接新生兒到來時,其實我內(nèi)心更需要的是一點祝福。
一位朋友經(jīng)常向我抱怨,兒子功課不好,貪玩不專心,自己是多么苦口婆心地和兒子談,給兒子報興趣班,加強班,可兒子并不領情,反而和她越來越疏遠。
“三娘教子”的情景我看到過兩次:媽媽一臉焦慮,兒子木木地坐在那里,“你看人家**,這么下去你就等著吧……”之類的話至少每分鐘出現(xiàn)一次。這個媽媽太過擅長“排除法”,不斷教導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是不行的,不對的,卻忘了給出如何行動的建議。我不知道十一歲的孩子,內(nèi)心能強大到什么程度,但如果有人天天這么對待我,我估計已半瘋了。
都是善良的人,關系也很親近,絕對是百分百希望被關心者一切美好。但這種警告式的、威脅式的關心,激起的更多是反感。這種關心越多,讓人越壓抑,因為它過度強調(diào)你面臨的危險,卻并沒給出什么積極建議。就好比對著一個感冒的人抹眼淚,說“哎呀別發(fā)展成肺炎,搞不好最后成敗血癥”。這種關心,是以善意為名傳遞的負能量,有時反倒是很靈驗的“詛咒”。
最近一個不太熟的“大姐姐”經(jīng)常微信聯(lián)絡我,簡要寒暄后,問起近況,我也如實相告,其實無非也是暫時身居國外,還想與國內(nèi)的朋友一起做點事情而已。然后她很嚴肅地提醒我,你這樣的想法不對,你怎么能這么想呢?接下去根本不聽我講任何話,自顧自就分析下去:你是不是婚姻有問題要和老公分開?孩子不管啦?
我很驚訝,無非是要通過網(wǎng)絡和國內(nèi)繼續(xù)聯(lián)系,做點事情嘛,怎么就扯到婚姻問題了呢?因為和她認識沒多久,認為也沒必要去解釋,就找個借口結(jié)束了談話。晚飯后發(fā)現(xiàn)微信上出現(xiàn)她的一堆留言,都是勸我“要聽聽別人的意見,不要放棄婚姻”。買糕的!莫名其妙啊。更莫名其妙的是,過一陣子,我們共同圈子的其他人都知道了我“婚姻出了問題”。
這件事讓人很不開心。如果只是曲解我的話倒還說得過去,也許因為我有表述不明,但是曲解后再傳播,就難以再用善意去解釋了。要么是喜歡披著關心的外衣打探別人生活,然后嚼舌根;要么確實是關心,但是用了比較病態(tài)的方式,給人感覺是“生怕別人沒事”。
關心,多么美好親切的字眼兒。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心中有他人”,要懂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送去溫暖。但是,關心,又是多么考驗人品性和修養(yǎng)的一件事啊。拋去那些本身就居心不良的假關心不論,就算我們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惦記,我們的關心一定會讓被關心者感到溫暖和力量么?還是很多時候,我們的關心反倒是摧毀對方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關心,一不留神就成詛咒。我們越是在意的人,越是擔心他們出事,甚至在內(nèi)心演練他們的出事的場景,然后越想越怕。于是我們把自己的擔心告訴對方,這無可厚非,生活復雜,暗藏兇險,提醒他們前方有雷沒問題。
但是,過度提醒,你讓他們怎么走路?而這條路可能又是他們生活的必經(jīng)之路。這種關心,運用不當,會瓦解被關心者的勇氣,甚至顛覆他們對美好事物的信任、興趣和追求的欲望。不少父母犯過這樣的錯誤,或者更嚴重,為了讓被關心者無驚無險,開始越俎代庖,從替代別人的思想演變?yōu)樘娲鷦e人的行動,最終徹底讓被關心者的生活失去意義。
關心,一不留神還可能成為侵犯。出發(fā)點也許是好的,但是過度地挖掘打探,也是對別人生活的干擾。人活一輩子,誰都有遇到事兒的時候,有人關心幫助非常幸福。但是,有些難關,必須自己度過,有些事情,必須自己想清楚,并且不希望別人介入太多。所以,太過任性的“關心”,就可能侵犯到別人的隱私和生活的自主權。
還有一種關心,太過作秀作勢。比如刻意親民的“送溫暖”,或者在關心別人的過程中,始終不忘炫耀自己,“你看看,你沒有的我恰好有!你做砸了的事剛好我做成了!”這類“關心”,給被關心者傳遞的,絕對不是 * ,接受其關心的人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虛偽氣息。
這么說來,關心還真不容易。首先要真誠,但僅有一腔熱誠,人家不一定領情,還要注意方式、方法。隔靴搔癢的關心只是沒能量,不是負能量。但若是讓自己的關心成為打擊和刺傷別人的負能量,那就是件悲哀的事了。
所以,關心不能是自顧自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多想一點。有好的建議,可以說給對方聽;沒有的話,不如沉默,給他們微笑以祝福。


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來源于網(wǎng)友投稿,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猜你喜歡
- 文/胡征和80后的孫苗出生在安徽省太和縣。他自幼聰慧,從小學二年級直接跳到四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提到他,教過他的老師還夸他“腦子里能跑火
- 你哭著對別人說,別人會在心里笑你;而你笑著對別人說,別人會在心里流淚,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邏輯。每當受到上司批評的
- 1、一表人才所謂“一表人才”,就是說當你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時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要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特別是要讓
- 一生中不必計較的二十件事:吃虧、文憑、病痛、不合理的批評、容貌差、哭泣、面子、等待、房子、漂泊、貧窮、生活小矛盾……這些看似來勢洶洶的苦難,
- 《環(huán)球郵報》從中精選了30件最開心的事,它們都是些生活瑣事,也許你平時不曾注意,可一經(jīng)提醒就會覺得,世界瞬間變得如此美好。1、摸摸口袋,竟然
- 文/趙元波在十八世紀的英國,有一個富有的家庭準備建造一座新的宅邸,要把舊宅里的一座亭子拆掉,在開闊的地方另建一座,主人的兒子從住宿的學?;丶?/div>文/羅蘭 據(jù)我平常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致說來,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八面玲瓏的,對人非常周到,每一個同事,每一個親戚朋友的文/沈文策導讀:害羞給很多人帶來了煩惱。怎樣擺脫害羞,變得更加自信呢?——它只不過是一個壞習慣,通過有規(guī)律的練習,改正它就好。大多數(shù)害羞的人如果你想同事討厭你,請嚴格執(zhí)行以下10條必殺技巧,保證你獲得圓滿成功。但是,如果你想與同事一起創(chuàng)造和諧友好的工作氛圍,請千萬要注意這些小細節(jié)心理導讀:想要快速地和陌生人搭上話?想打破社交聊天中的尷尬局面?如果你不擅長這些,那么,你需要一些巧妙的社交方法。以下6個步驟,助你打破社交掌握好道歉的學問,正確地使用道歉技巧,將使你的人生充滿陽光。1、了解自己錯在哪里考慮一下自己到底在哪里出了錯,傷害到了他人。清楚地認識到錯誤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能干,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終的結(jié)局肯定是失敗。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一次班級晚會,同學“栽贓”小編會彈吉他,在起哄中小編被推上了臺,怎樣解釋大家都不相信我不會。在這樣一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雄鷹站立的樣子好像睡著了,老虎行走時懶散無力仿佛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的關系,最近的情緒總是高不起來。和久違的朋友見面,本來只是輕松敘舊的談話,聊著聊著就不知不覺間被一種悲傷的氛圍所籠罩。似老虎看見一條瘋狗,趕緊躲開了。小老虎說:“爸爸,你敢和獅子拼斗,與獵豹爭雄,卻躲避一條瘋狗,多丟人??!”老虎問:文/古爾浪洼常常聽到有人談起激情和熱情的問題。其中提起最多的,是對現(xiàn)在得工作,不再那么熱情了,無法激起心中的激情。接下去的,發(fā)展基本是兩個趨講起不合群,大多數(shù)人的記憶中一定會有這樣的場景:寢室有一學霸,每天7點準時起床去自習,早出晚歸。寢室“因為有了因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說何必?”忘記你所失去的,珍惜你所擁有的,未來的命運會怎樣,全在于今天的努力。誰都不能苛責文/周維麗 剛從復旦大學畢業(yè)一年的趙先生目前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用了足足半小時傾訴自己的委屈:“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