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殷堯藩《金陵懷古》
黃道天清擁珮珂,東南王氣秣陵多。江吞彭蠡來三蜀,
地接昆侖帶九河。鳳闕曉霞紅散綺,龍池春水綠生波。
華夷混一歸真主,端拱無為樂太和。
注釋參考
華夷
(1).指 漢 族與少數(shù)民族。后亦指 中國 和外國。《晉書·元帝紀》:“天地之際既美,華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嚴公廳宴詠蜀道畫圖》:“華夷山不斷, 吳 蜀 水相通?!?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卿勛在廟社,名聞華夷?!?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又譯字之人,必 華 夷兩通而后能之?!?/p>
(2). 宋 元 時指國家的疆域。 元 關(guān)漢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國,亡 宋 家舊華夷?!?王季思 注:“ 宋 元 時稱國家的疆域為華夷,因為它包括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則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統(tǒng)錦華夷,可則是平安了十萬里?!?明 《殺狗記·看書苦諫》:“再整舊華夷,重覩江山麗?!?/p>
混一
混一 (hùnyī) 不同事物混雜成一體 amalgamation 統(tǒng)一,也指統(tǒng)一天下 unite 混一諸侯歸真
(1).還其本來的狀態(tài)。 漢 班固 《東都賦》:“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南朝 梁 謝鎮(zhèn)之 《重與顧道士書》:“滅俗歸真,必反其俗?!?唐 劉長卿 《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挽歌詞》:“作范宮闈睦,歸真道藝超?!?/p>
(2).佛教語。謂死。后泛稱人的死亡?!夺屖弦[·送終·初亡》:“釋氏死謂涅盤、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皆一義也?!?唐 楊炯 《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歸真。”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瑩然摩尼,歸真於土?!?清 趙翼 《王惺園相公挽詩》:“鼇項科名位秉鈞,何期致政遽歸真?!?/p>
端拱
(1).正身拱手。指恭敬有禮,莊重不茍?!肚f子·山木》:“﹝ 孔子 ﹞左據(jù)槁木,右擊槁枝,而歌 猋氏 之風…… 顏回 端拱還目而窺之?!薄稌x書·隱逸傳·張忠》:“冬則緼袍,夏則帶索,端拱若尸?!薄赌鲜贰ね跚騻鳌罚骸?王弘 兄弟貴動朝廷, 球 終日端拱,未嘗相往來。” 清 劉大櫆 《下殤子張十二郎壙銘》:“每垂髫自內(nèi)庭徐徐行至學舍,北向端拱立,長揖乃就坐?!?/p>
(2).指帝王莊嚴臨朝,清簡為政。《魏書·辛雄傳》:“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唐 歐陽詹 《珍祥論》:“即虐如 秦皇 ,雖車轍遍于宇內(nèi),不如 太宗 端拱於堂上也?!?唐 黃滔 《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以端拱之尊比義,取產(chǎn)澤之靈合符?!?/p>
(3).謂閑適自得,清靜無為?!稌x書·阮孚傳》:“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應(yīng)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p>
為樂
奏樂。《論語·述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何晏 集解引 王肅 曰:“為,作也?!?皇侃 義疏:“為,猶奏也?!?/p>
作樂,取樂?!逗鬂h書·靈帝紀》:“帝著商估服,飲宴為樂?!?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含歌攬?zhí)閻a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徐智通》:“明晨何以為樂?”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兑住で罚骸氨:洗蠛?,乃利貞?!贝螅槐咀鳌?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薄稘h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薄段倪x》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shù)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余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yǎng)太和?!?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yǎng)氣……無益奉養(yǎng)者,皆不宜數(shù)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jīng)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薄段倪x·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注:“太和,謂太平也?!?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nèi)同臻大和?!?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yǎng)宇宙登太和?!?/p>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云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稌x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tǒng),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p>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薄督鹗贰分旧稀罚骸澳巳〈髽放c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p>
殷堯藩名句,金陵懷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18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