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出自宋代蘇軾《過嶺寄子由三首(此詩第三首為子由作)》: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
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投章獻策謾多談,能雪冤忠死亦甘。
一片丹心天日下,數(shù)行清淚嶺云南。
光榮歸佩呈佳瑞,瘴癘幽居弄晚嵐。
從此西風(fēng)庾梅謝,卻迎誰與馬毿毿。
山林瘴霧老難堪,歸去中原茶亦甘。
有命誰憐終反北,無心卻笑亦巢南。
蠻音慣習(xí)疑傖語,脾病縈纏帶嶺嵐。
賴有祖師清凈水,塵埃一洗落毿毿。
注釋參考
似曾
似曾 (sìcéng) 好像曾經(jīng) seemingly 似曾相識的面孔遷海
清 初為防 臺灣 鄭成功 的抗 清 軍,強令 福建 、 廣東 等沿海居民內(nèi)遷,距海三十里(一說五十里),不準人居住。其議發(fā)于 鄭氏 降臣 黃梧 ,至 施烺 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處死刑,至 雍正 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漸有居民。參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遷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