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出自唐代楊衡《夷陵郡內(nèi)敘別》:
禮娶嗣明德,同牢夙所欽。
況蒙生死契,豈顧蓬蒿心。
雁幣任野薄,恩愛緣義深。
同聲若鼓瑟,合韻似鳴琴。
將迓空未立,就贅意難任。
皎月托言誓,滄波信浮沉。
荊臺理晨轍,巫渚疑宵襟。
憫憫百慮起,回回萬恨深。
候更促徒侶,先曉徹夜禽。
燈彩凝寒風,蟬思噪密林。
留念同心帶,贈遠芙蓉簪。
撫懷極投漆,感物重黃金。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倘甘蓬戶賤,愿俟故山岑。
注釋參考
分鸞
喻指分離的夫妻。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鏡想分鸞,琴悲別鶴,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眳⒁姟?離鸞 ”。
遐阻
(1).遙相間隔。 晉 張協(xié) 《七命》:“絶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唐 姚係 《送周愿判官歸嶺南》詩:“往復念遐阻,淹留慕平生?!?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序》:“馮其遐阻,肆乃狙賊。”
(2).疏遠;疏于音問。 唐 羅袞 《至襄州寄江陵啟》:“倏爾辭違,漸成遐阻?!?/p>
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贈故人馬子喬》詩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p>
念相
方言。紀念;紀念品。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五:“他從軍裝的左邊衣兜里取出一個短短的、鍋子很大的洋煙袋,一面往煙袋鍋子里裝煙,一面說道:‘這是 李司令員 送給我做念相的,也是勝利品?!?/p>
楊衡名句,夷陵郡內(nèi)敘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