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馬之純《三山》:
九華境上曾親歷,五老峰前亦屢過。
不似三山殊媚好,何須千仞極嵯峨。
翠圍宛似屏間畫,綠折全如水上波。
況與滄江苦相近,見來心眼定如何。
注釋參考
宛似
宛似 (wǎnsì) 宛如 as if 從遠處眺望,古老的長城宛似一條巨龍橫臥在崇山峻嶺之間水上
(1).水面上?!兑住o》:“風(fēng)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樹,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戲。” 唐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詩:“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見孤峯水上浮。”
(2).猶水邊。《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趙 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於是 信 、 張耳 詳棄鼓旗,走水上軍?!?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 洞庭 水上一株桐,經(jīng)霜觸浪困嚴(yán)風(fēng)。”
(3).舊時謂妓女開始接客。《史林殘花》:“妓女始薦寢曰水上。”
馬之純名句,三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