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負鼎去干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出自宋代辛棄疾《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當(dāng)年負鼎去干湯,至味須參芍藥芳。
豈是調(diào)羹雙妙手,故教初發(fā)勸持觴。
注釋參考
當(dāng)年
當(dāng)年 (dāngnián) 過去某一時期 in those days 故先生者,當(dāng)年而霸,楚莊王是也?!?漢· 韓嬰《韓詩外傳》 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巍?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當(dāng)年,這兒還沒有鐵路 又指某人的事業(yè)、活動或生命的那個全盛時期 遙想公瑾當(dāng)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他正當(dāng)年,干活不知累 當(dāng)年 (dàngnián) 在事情發(fā)生的同一年 the same year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dāng)年就收回了投資負鼎
指 伊尹 背負鼎俎見 湯 ,喻以烹調(diào)致 湯 王道之事?!妒酚洝ひ蟊炯o》:“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于 湯 而無由,乃為 有莘氏 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説 湯 ,致于王道?!?唐 李白 《送梁四歸東平》詩:“ 殷王 期負鼎, 汶水 起垂竿?!?宋 葉適 《魏華甫鶴山書院》詩:“垂竿 桐江 笑短弱,負鼎 莘野 嫌豪粗?!焙笥靡灾篙o佐帝王,擔(dān)當(dāng)治國之任。《后漢書·馬援傳論》:“ 馬援 騰聲 三輔 ,遨游二帝,及定節(jié)立謀,以干時主,將懷負鼎之愿,蓋為千載之遇焉。”《晉書·紀瞻傳》:“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勞無負鼎,口不商歌,橫逢大運,頻煩饕竊。” 唐 崔湜 《景龍二年春日赴襄陽途中言志》詩:“進無負鼎説,退慚補袞詩?!?/p>
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呂氏春秋·本味》:“ 湯 得 伊尹 ,祓之於廟,爝以爟火,釁以犧猳。明日設(shè)朝而見之,説 湯 以至味。” 高誘 注:“為 湯 説美味。”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雖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明 方孝孺 《王溫子栗字說》:“飲食資乎水火,而飲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鹽梅,而至味非鹽梅也?!?/p>
須參
等候謁見皇帝?!侗饼R書·儒林傳·張景仁》:“每旦須參,即在東宮停止。”
芍藥
芍藥 (sháoyào) 多年生草本植物?;ù蠖利?供觀賞。根可入藥(芍藥茵:用落下的芍藥花當(dāng)褥子) common peony;chinese harbaceous peony辛棄疾名句,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紙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