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
出自唐代閻朝隱《奉和登驪山應(yīng)制》:
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注釋參考
行踏
行走,走動?!缎瓦z事》前集:“賤妾 平康 潑妓,豈是天子行踏去處?” 元 張養(yǎng)浩 《雁兒落兼得勝令》曲:“我愛山無價(jià),看時(shí)行踏,云山也愛咱?!?明 湯顯祖 《邯鄲記·入夢》:“俺這朱門下,窮酸恁的無高下,敢來行踏!”《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mai{1|1}春情》:“ 金奴 在家清閒不慣, 八老 又去招引舊時(shí)主顧,一般來走動。那幾家隣舍初然只曉得 吳山 行踏,次后見往來不絶,方曉得是個(gè)大做的?!?/p>
絳氣
赤色霞光。 南朝 梁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絳氣下縈薄,白云上杳冥。” 唐 王勃 《采蓮賦》:“憐曙野之絳氣,愛晴天之碧云?!?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牛小姐賞月》:“玉樓絳氣,卷霞綃云浪寒光澄澈。”
天半
天半 (tiānbàn) 高空,如在半天之上 sky 俱秀出天半?!缎煜伎陀斡洝び吸S山記》相聞
(1).彼此都能聽到。極言距離之近。《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晉 陶潛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宋 蘇軾 《表忠觀碑》:“四時(shí)嬉游,歌舞之聲相聞。” mao{1~1}澤{1*1}東 《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p>
(2).互通信息;互相通報(bào)。《后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gòu)之言?!薄毒劳ㄑ浴す饐T外途窮懺悔》:“有十餘年不相聞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諸王傳三·貝子彰泰》:“將軍 蔡毓榮 調(diào)遣 漢 兵,今進(jìn)取 貴州 ,若不相聞,恐礙軍機(jī)。”
閻朝隱名句,奉和登驪山應(yīng)制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咪咪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