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出自宋代魏了翁《水調(diào)歌頭》:
尚記春歸日,錦繡裹江城。
誰推日馭西去,水認故鄉(xiāng)痕。
魚鳥自飛自躍。
紅紫誰開誰落。
天運渺無聲。
四序鎮(zhèn)如此,當富復(fù)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暢幽情。
競傳元已天氣,別是一般清。
便引鄭郊溱洧。
不道孔門沂泗。
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注釋參考
迷津
迷津 (míjīn) 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 labyrinth;wrong path 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紅樓夢》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盾髯印ぷ拥馈罚骸叭胄⒊龅埽酥⌒幸?。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p>
(1).中軍?!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薄秴窃酱呵铩し虿顑?nèi)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秴亲印钍俊罚骸办妒?武侯 設(shè)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p>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后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復(fù)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魏了翁名句,水調(diào)歌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