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無死分義明
出自宋代魏了翁《題大安軍楊寶謨□旌忠廟》:
范陽一夕鼙鼓鳴,莽然河朔惟孤城。
姓名徹聞帝猶謂,我乃不識顏真卿。
人才所用非所養(yǎng),自昔然矣奚獨神。
肘間銀黃掛三組,腰間犀玉圍萬釘。
養(yǎng)癰護疾皆此輩,事危先及城郭臣。
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無死分義明。
豈徒一時折群丑,將與萬世開太平。
我嘗辱交於神者,寤寐精爽如平生。
過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
要呼湘累徑同醉,毋使二子稱獨醒。
注釋參考
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qiúrén-dérén) 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求仁德就得到仁德。喻指如愿以償 try to find humanity and finally get if;want sth. and succeed in getting just that 君所謂求仁得仁,亦復(fù)何怨?!濉?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成語解釋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xiàn)。求仁得仁出處《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使用例句君所謂求仁得仁,亦復(fù)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驅(qū)役鬼神,預(yù)人家兒女事。性情
性情 (xìngqíng) 人的稟性和氣質(zhì);性格,脾氣 disposition;temper 易發(fā)怒的性情 必句性情?!濉?黃宗羲《柳敬亭傳》 人之性情無死
(1).謂長生不死?!蹲髠鳌ふ压辍罚骸肮唬骸哦鵁o死,其樂若何?’ 晏子 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 唐 柳宗元 《東明張先生墓志》:“歘然與神鬼為偶,頑然以木石為類,倥侗而不實,窮老而無死?!?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2).別死?!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齊 人獲 臧堅 。 齊侯 使 夙沙衛(wèi) 唁之,且曰‘無死’?!薄蹲髠鳌ぐЧ辍罚骸扒?, 季孫 有疾,命 正常 曰:‘無死?!?/p>
(3).佛教語。猶言不滅。 南朝 宋 朱廣之 《咨顧道士夷夏論》:“無生之教賒,無死之化切……無生即無死,無死即無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若人能捨酒,正行於法戒。彼到第一處,無死無生處?!?/p>
分義
(1).謂遵守名分,為所宜為。《荀子·強國》:“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楊倞 注:“分,謂上下有分;義,謂各得其宜?!?唐 元稹 《胡證授定遠將軍制》:“爾等率其屬部,分義甚明,皆吾勞臣?!?明 張居正 《考滿辭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鑒愚誠,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義,勉效馳驅(qū)。”
(2).情分;情義?!侗饼R書·司馬子如傳》:“ 子如 少機警,有口辯,好交游豪杰,與 高祖 相結(jié)託,分義甚深?!薄侗笔贰類謧鳌罚骸皳狃B(yǎng)孤幼,慈旨溫顏,咸出仁厚。重分義,輕貨財,前后賜與,多散之親族?!?宋 司馬光 《又謝龐參政啟》:“道同志合,出處如壹,分義之美,近古所希。”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他是個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須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猶當罪,可不俺關(guān)親人絶分義?!?/p>
魏了翁名句,題大安軍楊寶謨□旌忠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