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看飲光衣,以次傳阿難
出自宋代樓鑰《林復(fù)之求僧陳君舉為寫山谷與俞清老詩而和之》:
歸墨氣何銳,為儒意何闌。
勸沮皆不可,更惟心所安。
何必收澄觀,強欲加巾冠。
余看飲光衣,以次傳阿難。
注釋參考
飲光
佛教羅漢名。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四:“ 飲光部 ,梵言‘迦葉波’。迦葉,此云光;波,此云飲。今依此間語,名 飲光 。有二義:一、 迦葉波 是上古仙人,此人身有光明,能飲諸光,令不復(fù)現(xiàn)。此羅漢是彼種,故因以名焉。二、此阿羅漢身作金色,常有光明,以閻浮檀金為人,并此羅漢身光飲金人光不復(fù)現(xiàn),故名‘飲光’?!?宋 秦觀 《乾明開堂疏》:“竊以離塵求覺,已乖調(diào)御之心,即幻見真,方契 飲光 之望?!卑?,此謂修成羅漢。
次傳
編撰傳記。 北齊 魏收 《上<魏書>十志啟》:“臣等肅奉明詔,刊著 魏 籍,編紀次傳,備聞天旨?!?/p>
阿難
阿難 (ā nán)人名。阿難陀的略稱,意譯慶喜。傳說是斛飯王之子,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侍從釋迦牟尼二十五年,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多聞第一」。
樓鑰名句,林復(fù)之求僧陳君舉為寫山谷與俞清老詩而和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