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家鉉翁《為旃檀像賦》:
稽首古旃檀,曾共釋迦語。
旃檀釋迦面目本來同,真身幻身何事相爾汝。
如人對鏡照形像,拱兮揖兮若賓主。
須臾人去鏡亦空,爾影我形兩無睹。
木人漂流宇宙間,神通妙用歸何許。
萬人從渠索釋迦,求福有時與福遇。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處。
癡人競向波間覓,波間本非月所住。
真邪幻邪兩忘言,如來無來亦無去。
君不見佛書九譯來中原,妙處乃以無言傳。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說,非說之說三十二相全。
注釋參考
忘言
(1).謂心中領(lǐng)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p>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稌x書·山濤傳》:“后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quán)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叭纭保^如實?!叭鐏怼奔磸娜鐚嵵蓝鴣恚_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督饎偨?jīng)·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薄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氨娚耠S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p>
無來
(1).不知所自來?!尔i冠子·tian{1|1}權(quán)》:“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無為,得無來。”
(2).猶言無一來者。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渟心獨得,標想千仞。虛以應(yīng)物,無來不順?!?/p>
(3).沒有到來。 宋 蘇軾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昔年本不住,今者亦無來。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p>
家鉉翁名句,為旃檀像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