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許敬宗《七夕賦詠成篇》: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tài)始言歸。
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鑒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
注釋參考
漏盡
(1).刻漏已盡。謂夜深或天將曉。 漢 蔡邕 《獨斷》卷下:“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資治通鑒·漢元帝建昭二年》:“恐后漏盡宮門閉,請使詔吏開門。”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銘》:“吾父喜交游,與諸公夜飲,或漏盡乃歸?!?/p>
(2).佛教語。謂煩惱為“漏”。至三乘的極果,以圣智斷盡此種種煩惱,稱為“漏盡”。 南朝 宋 僧愍 《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道則以仙為貴,佛用漏盡為妍;仙道有千歲之壽,漏盡有無窮之靈。”
掩泣
掩泣 (yǎnqì) 掩面而哭 weep with hand covering the face 重聞皆掩泣?!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昨宵
昨夜。 南朝 梁 沉約 《早行逢故人車中為贈》詩:“昨宵何處宿,今晨拂露歸。” 唐 韓愈 《送張道士》詩:“昨宵夢倚門,手取連環(huán)持?!?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昨宵箇錦囊佳製明勿引,今日箇玉堂人物難親近。”
許敬宗名句,七夕賦詠成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