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吳芾《和何倅游雁蕩》:
何侯富詞藻,能賦兼能詩。
百篇輩李白,十稔嗤左思。
搜奇抉靈怪,造化不能私。
每為山水游,錦囊隨所之。
雁蕩閟神秀,鬼物潛司巘。
開林發(fā)幽隱,肇自興國時。
高巖聳崷崒,列岫森瑰奇。
龍湫神光異,龍鼻靈液滋。
天柱萬仞立,冰簾千丈垂。
羨君沿檄來,暇日遂遍窺。
興隨佳處發(fā),景與高情宜。
留步欣有得,過眼光如遺。
乘寒躡危磴,躋險攀樛枝。
雅有許詢興,心形不知波。
我漸動拘俗,薄宦方棲遲。
恨君為此行,不獲相追隨。
平生愛山心,自視如調(diào)饑。
尋幽儻有路,初不問險夷。
幾欲老山間,便將云衲披。
頃幸官是邑,柴車晶功馳。
列賢不暫舍,游燕必于斯。
每欲狀奇怪,苦乏幼婦詞。
千巖與萬壑,胸中徒自知。
別來歲月久,況復逢艱危。
茲雖值平時,老大無所施。
今觀君所賦,妙境俱在茲。
慨然想云壑,應不謂我欺。
會當尋舊游,重與同襟期。
注釋參考
幽隱
(1).隱晦;隱蔽?!盾髯印し鞘印罚骸吧跗н`而無類,幽隱而無説,閉約而無解?!?漢 蔡邕 《述行賦》:“想 宓妃 之靈光兮,神幽隱以潛翳?!?葉圣陶 《一個青年》:“這一回必須吐出細微幽隱的心情,如實表達,不稍移易?!?/p>
(2).指隱蔽之處?!俄n非子·六反》:“夫陳輕貨於幽隱,雖 曾 史 可疑也;懸百金於市,雖大盜不取也?!?/p>
(3).隱居;潛藏。 漢 嚴忌 《哀時命》:“寧幽隱以遠禍兮,孰侵辱之可為?!薄抖Y記·表記》“君子隱而顯” 唐 孔穎達 疏:“君子身雖幽隱,而道德潛通,聲名顯著,故云隱而顯也?!?/p>
(4).指隱居未仕的人?!逗鬂h書·郎顗傳》:“改元更始,招求幽隱,舉方正,徵有道,博采異謀,開不諱之路?!薄睹魇贰び谥t傳》:“且 亨 位大將,不聞舉一幽隱,拔一行伍微賤,以裨軍國,而獨薦臣子,於公議得乎?”
肇自
始于。 漢 班固 《西都賦》:“肇自 高 而終 平 ,世增飾以崇麗,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肇自弱齡,孝友光備?!薄锻ǖ洹ぢ毠偃罚骸笆饭僬刈?黃帝 有之,自后顯著?!?明 胡應麟 《詩藪·周漢》:“惟五言肇自《河梁》,盛于 宛 洛 ,敍致繇衷,而足以感鬼神,動天地;謳吟信口,而足以被金石,葉管絃?!?/p>
興國
(1).振興國家?!斗Y梁傳·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薄缎挛宕贰ち婀賯餍颉罚骸皯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p>
(2).興盛的國家?!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冀 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之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薄渡叹龝と姟罚骸芭d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p>
(3).劍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劍錄》:“ 成帝 衍 ( 晉成帝 司馬衍 )以 咸和 元年造十三口劍,銘曰‘興國’?!?/p>
吳芾名句,和何倅游雁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