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十二時/憶少年》:
母儀下,國祚和平。
玉帛湊寰瀛。
尤祥極瑞,茂實英聲。
兩耀比皇明。
昭孝饗、躬薦精誠。
祥并保佑洽由庚。
和樂遍懷生。
柔遠能邇,海宇永澄清。
復(fù)曾城。
寶冊受鴻名。
綿龍緒,十治同齊圣。
至治播歡聲。
止戈為武,頓綱搜英。
察萬物人情。
損服御、不尚瑛瓊。
俗懷生動,修文考制,顓法上天明。
地不愛寶,人不愛其誠。
帝圖宏。
壽岳永嶢崢。
注釋參考
止戈為武
“武”字從“止”從“戈”。意謂能平息戰(zhàn)亂,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蹲髠鳌ば辍罚骸?潘黨 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子 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薄稘h書·武五子傳贊》:“是以 倉頡 作書,‘止’‘戈’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亂,止息干戈,非以為殘而興縱之也?!?唐 吳兢 《貞觀政要·征伐》:“今陛下?lián)狃B(yǎng)蒼生,將士勇鋭,力有餘而不取之,所謂止戈為武者也?!薄痘ㄔ潞邸返谒钠呋兀骸爸垢隇槲洌F寇勿追?!?/p>成語解釋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zhàn),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止戈為武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p>佚名名句,十二時/憶少年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