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韋應(yīng)物《再游西山》:
南譙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自嘆乏弘量,終朝親簿書。
于時忽命駕,秋野正蕭疏。
積逋誠待責(zé),尋山亦有馀。
測測石泉冷,曖曖煙谷虛。
中有釋門子,種果結(jié)茅廬。
出身厭名利,遇境即躊躇。
守直雖多忤,視險方晏如。
況將塵埃外,襟抱從此舒。
注釋參考
積逋
指累欠的賦稅。亦謂積欠賦稅?!端问贰と辶謧髌摺の毫宋獭罚骸安钪?漢州 , 漢 號為繁劇, 了翁 化善俗為治,首蠲積逋二十餘萬,除科抑賣酒之弊?!?明 歸有光 《馬政蠲貸》:“先皇帝在位十年,間時有赦,百姓安生樂業(yè),而積逋亦少?!薄睹魇贰尉S祺傳》:“擢 南京 戶部右侍郎,總督糧儲,設(shè)會計簿,鉤考隱沒侵欺,及積逋不輸,各數(shù)十百萬,大者彈奏,小者捕治。”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飾四方之觀聽也!謂外吏富乎?積逋者又十且八九也?!?黃遠庸 《借款內(nèi)脈之解剖》:“即不借款,以今日積逋之重、國步之危,何嘗不可致監(jiān)督財政之厄!”
韋應(yīng)物名句,再游西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