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魏了翁《黃成之求虛舟詩》:
黃君求我古誠州,求之不得還西游。
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莊生舟。
莊生傳之賈太傅,便將死生同浮休。
我家舟子與渠別,中孚之象剛包柔。
仰山俯澤乘巽木,藏離伏坎含坤牛。
中間至虛若無物,實理備具非空浮。
此在太玄首黃宮,其於參同居中洲。
會通古今貫微顯,上下天地同周流。
人將百年等浮漚,我以千載為春秋。
我言似大而非夸,人人皆有不自求。
黃君不信謂予赫,我自姬孔君莊周。
注釋參考
中間
中間 (zhōngjiān) 中心 centre;middle 中間突破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between 中間馳至九天?!啤?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在里面 among 生活在人民群眾中間。至虛
(1).謂心中不著一物?!豆茏印ば男g上》:“君子之處也若無知,言至虛也;其應物也若偶之,言時適也。若影之象形,響之應聲也?!?/p>
(2).極虛無的境界?!段淖印ぞ\》:“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動乎至虛,游心乎太無,馳於方外,行於無門,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拘於世,不繫於俗?!?晉 應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行捨其華,言去其辯,游心至虛,同規(guī)易簡?!?/p>
無物
無物 (wúwù) 不存在東西;空洞 devoid of content實理
(1).真實的道理。《朱子語類》卷七四:“看來只是一箇實理。” 明 李東陽 《經(jīng)筵講章》:“蓋天地間只是一箇實理。升而為天,降而為地,鐘而為人,散而為物?!?清 方苞 《讀子史·詁律書一則》:“神者,樂之精華,所以動天地感萬物之實理也?!?茅盾 《子夜》三:“ 朱吟秋 這話原也是真情實理?!?/p>
(2).真情,真實的情況?!豆砉茸印し磻罚骸巴曄嗪?,實理同歸。”
備具
備具 (bèijù) 齊備 prepared;get everything ready 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空浮
(1).指天空。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司命府丞》:“既而 筌 乃來受上清籙,是夕仙樂聞於空浮之上?!?/p>
(2).空洞浮泛。 茅盾 《追求》四:“他們的話都像是特地搜尋出來的,空浮的?!?/p>
魏了翁名句,黃成之求虛舟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