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造《官務(wù)》:
磨陁為官多,曉了未更歷。
今世從仕者,萬口用一律。
文桉日從事,雁鶩竅投隙。
自謀脫悔吝,初肯計易劇。
追逮有踵接,符牒動山積。
豈念南畝民,晷刻校日力。
停犁聽上命,質(zhì)衣供旅食。
誰定老我?guī)煟锩駧坠眚狻?br>締彼刀筆吏,表里肆狙慝。
柰何食肉人,立說與推激。
此論儻不破,此弊終未息。
揆予閱世熟,敢此諗在職。
注釋參考
追逮
(1).猶追捕。 宋 趙叔向 《肯綮錄·紫姑伸獄》:“庫官并吏輩數(shù)人,皆追逮流竄焉。”
(2).追逼。 宋 陸九淵 《與宋漕書》:“郡縣積負(fù),日加歲增。版漕監(jiān)司督之州郡,郡督之縣,縣督之民……吏欲日飽,而積負(fù)自若。文移之煩,追逮之煩,賄謝之厚,斂取之苛,皆此其故也?!薄端问贰ぱ魝鳌亲衤贰罚骸斑M(jìn)兵部郎中,權(quán)知 開封府 。馭吏嚴(yán)肅,屬縣無追逮?!?/p>
踵接
[follow on sb.'s heels] 意同“接踵”。后面的人的腳尖接著前面的人的腳根,形容人多擁擠
中原歸附者踵接。——《宋史·李顯忠傳》
踵接而至
詳細(xì)解釋踵趾相接。謂人接連不斷。 宋 陳造 《官務(wù)》詩:“追逮有踵接,符牒動山積?!?陳毅 《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獨(dú)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p>
符牒
(1).符移關(guān)牒等公文的統(tǒng)稱。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比聞公等,聽受辭訟,日有數(shù)百,此則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哉?” 宋 葉適 《宋鄒卿墓志銘》:“翁一生姓名不懸符牒,足趾不履官府?!?/p>
(2).官符和度牒。官府給予僧道的證明文件。 宋 蘇軾 《趙清獻(xiàn)公神道碑》:“ 劍州 民 李孝忠 集眾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為僧?!?清 顧炎武 《五臺山記》:“ 縉 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 臺山 僧?dāng)?shù)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説以求貨利,於是此山名聞外夷。”
山積
(1).堆積如山。極言其多?!逗鬂h書·崔駰傳》:“處士山積,學(xué)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云浮?!?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中:“ 王鍔 累任大鎮(zhèn),財貨山積。”《明史·吳時來傳》:“筐篚苞苴,輻輳山積,猶無饜足。”
(2).山巒重迭。 南朝 齊 謝朓 《宣城郡內(nèi)登望》詩:“山積 陵陽 阻,溪流 春穀 泉。”
陳造名句,官務(wù)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芒果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