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曾鞏《論交》:
德操龐公林下時,入門豈復(fù)知客主。
夷吾鮑叔貧賤間,分財亦不辭多取。
相傾頓使形跡空,素定已各肝膽許。
世間未信亦論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注釋參考
鮑叔
鮑叔牙 的別稱。 春秋 時 齊國 大夫。以知人并篤于友誼稱于世。后常以“鮑叔”代稱知己好友。 唐 元稹 《寄樂天》詩:“惟應(yīng) 鮑叔 猶憐我,自保 曾參 不sha{1-1}人。” 鄒韜奮 《經(jīng)歷》十二:“在我苦學(xué)的時候, 郁先生 實在可算是我的‘鮑叔’?!眳㈤啞妒酚洝す荜塘袀鳌贰?/p>
貧賤
貧賤 (pínjiàn) 窮困又沒有社會地位 poor and lowly 貧賤有此女。——《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分財
(1).付出錢財。《史記·平準(zhǔn)書》:“天子既下緡錢令而尊 卜式 ,百姓終莫分財佐縣官?!?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文》:“ 整 復(fù)云, 寅 ( 劉寅 )未分財贖 當(dāng)伯 ?!?/p>
(2).分家?!逗鬂h書·蔡邕傳》:“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xiāng)黨高其義。”
(3).指分配家中財產(chǎn)。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文》:“ 薛包 分財,取其老弱。” 清 梁章鉅 《浪跡三談·李瀚蒙求》:“ 郭巨 分財兩弟,己獨取母供養(yǎng)?!?/p>
不辭
不辭 (bùcí) 樂意去干,不辭讓或不推辭 be willing to 不辭勞苦曾鞏名句,論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