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司馬光《自嘲》:
英名愧終賈,高節(jié)謝巢由。
直取云山笑,空為簪組羞。
浮沉乖俗好,隱顯拙身謀。
惆悵臨清鑒,霜毛不待秋。
注釋參考
直取
直取 (zhíqǔ) 對準(zhǔn)目的或目標(biāo)前進(jìn) directness 在直取目的物方面堪與鷹比美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云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云起 太華山 ,云山共明滅?!?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云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p>
(2).高聳入云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fēng)千里兮揚塵沙?!?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云山遠(yuǎn),東風(fēng)道路長?!?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shù)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云山似阻幾千層?!?/p>
(3).遠(yuǎn)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許由 ?!?胡之驥 注:“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云山莫厭看經(jīng)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云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p>
簪組
(1).冠簪和冠帶。 唐 王維 《留別丘為》詩:“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p>
(2).借指官宦?!杜f五代史·唐書·莊宗紀(jì)四》:“偽宰相 鄭玨 等一十一人,皆本朝簪組,儒苑品流?!?宋 蘇軾 《寄劉孝叔》詩:“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明 李東陽 《張侍御世用藏山水圖歌》:“吾生早覺簪組累,十年邱壑成膏肓?!?/p>
司馬光名句,自嘲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