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guān)山道
出自唐代顧況《劉禪奴彈琵琶歌(感相國韓公夢)》:
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guān)山道。
羈雁出塞繞黃云,邊馬仰天嘶白草。
明妃愁中漢使回,蔡琰愁處胡笳哀。
鬼神知妙欲收響,陰風切切四面來。
李陵寄書別蘇武,自有生人無此苦。
當時若值霍驃姚,滅盡烏孫奪公主。
注釋參考
樂府
樂府 (yuèfǔ) 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也叫做“樂府”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許用德制樂府。——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橫吹
(1).樂器名。即橫笛。又名短簫。 唐 王維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詩:“橫吹雜繁笳,邊風捲塞沙?!?宋 王安石 《和農(nóng)具詩十五首·牧笛》:“芊綿杳靄間,落日一橫吹。” 清 陳維崧 《菩薩蠻·江行》詞:“回首望臺城,依稀橫吹聲?!眳⒁姟?橫笛 ”。參閱《文獻通考·樂考十一》。
(2).樂府曲名,用于軍中?!哆|史·樂志》:“橫吹亦軍樂,與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屬鼓吹令?!眳⒁姟?橫吹曲 ”。
(3).指演奏橫吹樂的樂隊?!赌鲜贰ぴo之傳》:“ 崇祖 聞 陳顯達 、 李安人 皆增給軍儀,乃啟求鼓吹橫吹?!?/p>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出關(guān)
(1).出關(guān)口;到塞外?!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 孟嘗君 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姓名以出 關(guān) ?!薄稘h書·終軍傳》:“ 軍 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jié)東出 關(guān) ?!?蔡寅 《大錯》詩:“入海 魯連 羞兩帝,出 關(guān) 李耳 自千秋?!?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父親的還鄉(xiāng),還是我哥哥出關(guān)萬里尋親接回的?!?/p>
(2).謂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餓關(guān)結(jié)束。 茅盾 《子夜》十八:“ 四小姐 很想別轉(zhuǎn)了臉走過,可是 張素素 拉住了她。‘啊喲!坐關(guān)和尚出關(guān)了么?這是值得大筆特書的!’”
山道
山路。《漢書·西域傳上·尉頭國》:“﹝ 尉頭國 ﹞南與 疏勒 接,山道不通。”《三國志·蜀志·張飛傳》:“山道迮狹,前后不得相救?!薄侗笔贰じ絿鴤鳌罚骸癌z其王﹞欲獻良馬,以路險不通,請開山道,修職貢物, 煬帝 以勞人不許?!?/p>
顧況名句,劉禪奴彈琵琶歌(感相國韓公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