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百般如愿,也應(yīng)是、天眼惺憁
出自宋代魏了翁《沁園春(許侍郎奕生日)》:
惠我田疇,拯民水火,春滿蜀東。
更山連睥睨,長蛇隱霧,紅移略約,睢霓橫空。
人臥流蘇行席上,公心事夕闌晨枕中。
長自苦,算無人識得,只有天公。
天教百般如愿,也應(yīng)是、天眼惺憁。
看田間泥飲,門無夜打,水濱廬處,戶有朝舂。
擬上公堂,稱兕爵酒,未抵人間春意濃。
無可愿,愿城池永與,公壽無窮。
注釋參考
天教
上天示意,以為教誨?!蛾套哟呵铩ぶG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p>
百般
百般 (bǎibān) 指各式各樣;也指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 all sorts of;in every possible way;by every means 百般咒罵 百般刁難如愿
如愿 (rúyuàn) 符合心愿 in keeping with one’s wish 如愿以償(愿望實(shí)現(xiàn))應(yīng)是
(1).料想是;應(yīng)當(dāng)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yīng)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宋 蘇軾 《卜算子·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xì)看,應(yīng)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yīng)是前后身,神會造化跡?!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呋兀骸皳?jù)此一説,自然應(yīng)是父親更重?!?/p>
(2).凡是,所有。
天眼
(1).佛教所說五眼之一。又稱天趣眼,能透視六道、遠(yuǎn)近、上下、前后、內(nèi)外及未來等?!洞笾嵌日摗肪砦澹骸办堆郏胹e{1-1}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yuǎn),若麁,若細(xì),諸色無不能照?!?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yù)覩未來。”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p>
(2).指天神之眼?!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坝竦厶煅垡豢?,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這等的功行,便是我這里也無天條可引?!?/p>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盧仝 《月蝕詩》:“皇天要識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p>
惺憁
形容警覺?!抖膛陌阁@奇》卷二一:“他是個做經(jīng)紀(jì)的人,常是提心吊膽的,睡也睡得惺憁,口不作聲,嘿嘿靜聽?!?/p>
魏了翁名句,沁園春(許侍郎奕生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