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言亦爝火,豈使萬木灰
出自宋代梅堯臣《送梵才吉上人歸天臺》:
頃余游鞏洛,值子入天臺。
當時群卿士,共羨出氛埃。
荏苒逾一紀,卻向人間來。
問子何為爾,言興般若臺。
雖將發(fā)愚闇,般若安在哉。
此教久已熾,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豈使萬木灰。
蓋欲守中道,焉能力損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為嫌猜。
忽聞攜錫杖,思向石橋回。
城霞與琪樹,璨璨助詩才。
嘉辭遍入口,幸足息巖隈。
注釋參考
爝火
炬火,小火?!肚f子·逍遙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 成玄英 疏:“爝火,猶炬火也,亦小火也?!?唐 杜牧 《又謝賜告身鞍馬狀》:“螢光爝火,何裨日月之明;弱質(zhì)孤根,但荷乾坤之德?!?宋 梅堯臣 《送梵才吉上人歸天臺》詩:“我言亦爝火,豈使萬木灰?” 瞿秋白 《十月革命前的俄羅斯文學》十四:“無論怎樣歌頌,始終一天一天的消滅,只剩得爝火微光了?!?/p>
梅堯臣名句,送梵才吉上人歸天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