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下溪聲傾法雨,巖頭云根聳華冠
出自宋代釋慧空《尤溪補(bǔ)陀巖》:
巖下溪聲傾法雨,巖頭云根聳華冠。
游人不入普門境,只作青山綠水看。
注釋參考
溪聲
溪澗的流水聲。 唐 陳潤(rùn) 《宿北樂(lè)館》詩(shī):“庭木蕭蕭落葉時(shí),溪聲雨聲聽不辨。” 宋 陸游 《登紫翠樓》詩(shī):“水落溪聲壯,天寒山色奇。” 清 趙俞 《溪聲》詩(shī):“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葉圣陶 《記金華的兩個(gè)巖洞》:“隨著山勢(shì),溪流時(shí)而寬,時(shí)而窄,時(shí)而緩,時(shí)而急,溪聲也隨時(shí)變換調(diào)子?!?/p>
法雨
佛教語(yǔ)。喻佛法。佛法普度眾生,如雨之潤(rùn)澤萬(wàn)物,故稱?!斗ㄈA經(jīng)·化城喻品》:“普雨da{1*1}法雨,度無(wú)量眾生?!?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bào)恩定光多寶塔碑記》:“法雨垂空,必致菩薩化身、羅漢混俗以降也?!?清 趙翼 《憫忠寺石壇》詩(shī):“枯骸滋法雨,厲氣散朝暾?!?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北朝 法雨之普及,人民崇福之熱烈,可於造像一事見之?!?/p>
云根
(1).深山云起之處。 晉 張協(xié) 《雜詩(shī)》之十:“云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shī):“ 忠州 三峽內(nèi),井邑聚云根?!?仇兆鰲 注:“ 張協(xié) 詩(shī)‘云根臨八極’注:五岳之云觸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馬致遠(yuǎn) 《黃粱夢(mèng)》第一折:“醉歸去松陰滿身,泠然風(fēng)韻,鐵笛聲吹斷云根?!?/p>
(2).山石。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吳長(zhǎng)文內(nèi)翰遺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堅(jiān)如剖玉。” 傅尃 《瘞鶴銘》詩(shī):“墨痕斑駁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p>
(3).道院僧寺。為云游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愒曾臺(tái)兮陟云根,坐澗下兮越風(fēng)穴?!?唐 司空?qǐng)D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shī)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舊吾廬?!?/p>
華冠
(1).用樺木皮所做的冠?!肚f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yīng)門?!?郭象 注:“華冠,以華木皮為冠?!比A,同“ 樺 ”。 漢 牟融 《理惑論》:“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原憲 雖貧,不離華冠?!?清 吳偉業(yè) 《偶成》詩(shī)之三:“諸生唇腐齒落,終歲華冠敝裘?!?/p>
(2).或謂“華冠”亦名“建華冠”,即鷸冠。《晉書·輿服志》:“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古用雜木珠, 原憲 所冠華冠是也。又《春秋左氏傳》 鄭子臧 好聚鷸冠,謂建華是也。”
釋慧空名句,尤溪補(bǔ)陀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