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橋邊
出自宋代張炎《瑤臺聚八仙(杭友寄聲,以詞答意)》:
秋水涓涓。
人正遠、魚雁待拂吟箋。
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橋邊。
花底鴛鴦深處影,柳陰淡隔里湖船。
路綿綿。
夢吹舊笛,如此山川。
。
平生幾兩謝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風煙。
峭壁誰家,長嘯竟落松前。
十年孤劍萬里,又何以、畦分抱甕泉。
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注釋參考
游意
(1).猶游心;游神。《后漢書·樊準傳》:“庶政萬機,無不簡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經(jīng)蓺?!?元 湯垕 《畫鑒》:“人家子弟不可不學看書畫,蓋留心不于此則于彼,所益非一端,前輩名人鉅公,未有不游意于此者?!?明 李東陽 《沉學士民則像贊》:“聽政之暇,游意翰墨?!?/p>
(2).留意。 漢 蔡邕 《陳政要七事疏》:“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jīng)術(shù),聽政餘日,觀省篇章,聊以游意,當代博奕。”
猶留意?!俄n非子·有度》:“故明主使其羣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漢書·張敞傳》:“今陛下游意於太平,勞精於政事,亹亹不舍晝夜。” 宋 晁補之 《披榛亭賦》:“若見阹櫓,游意無所?!?/p>
第二
第二 (dì-èr) the second (2nd);secondarily;secondly;in the second place張炎名句,瑤臺聚八仙(杭友寄聲,以詞答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