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秦觀《對淮南詔獄二首》:
淮海行搖落,文書亦罷休。
風霜欺獨宿,燈火伴冥搜。
笳動末樓曉,參橫粉堞秋。
更拚飛鏡破,應得大刀頭。
注釋參考
飛鏡
比喻明月。 唐 李白 《把酒問月》詩:“皎如飛鏡臨丹闕,緑煙滅盡清輝發(fā)?!?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詞:“飛鏡無根誰繫, 姮娥 不嫁誰留?”
應得
猶應當;應該。 唐 杜甫 《喜雨》詩:“晚來聲不絶,應得夜深聞。”《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供養(yǎng)伯伯是應得的,此銀伯伯留下隨便使用?!薄都t樓夢》第八三回:“這病時常應得頭暈,減飲食,多夢?!?郭沫若 《恢復》詩:“我們是除惡務盡,然而總是因循;我們對于敵人,應得如拉屎,灑尿!”
大刀頭
漢武帝 時 李陵 敗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單于置酒賜 漢 使者,“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shù)數(shù)自循其刀環(huán),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 漢 也”。見《漢書·李陵傳》。刀環(huán)在刀之頭,后即以“大刀頭”作為“還”字的隱語。《玉臺新詠·古絕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問夫何處也。‘山上復有山’,重山為‘出’字,言夫不在也?!萎敶蟮额^’,刀頭有環(huán),問夫何時當還也?!歧R飛上天’,言月半當還也?!?宋 方岳 《水調歌頭·九日多景樓用吳侍郎韻》:“舊黃花,新白髮,笑重游。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
秦觀名句,對淮南詔獄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