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韓愈《杏花》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fēng)。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yán)地恒泄,陽氣發(fā)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zhèn)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fā)應(yīng)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注釋參考
嶺外
指 五嶺 以南地區(qū)?!逗鬂h書·順帝紀(jì)》:“ 九真 太守 祝良 、 交阯 刺史 張喬 慰誘 日南 叛 蠻 ,降之, 嶺 外平。” 唐 高適 《送柴司戶之嶺外》詩:“ 嶺 外資雄鎮(zhèn),朝端寵節(jié)旄。” 宋 梅堯臣 《和次道金桔》:“誰傳 嶺 外信,尚帶霜前葉?!薄端问贰さ仪鄠鳌罚骸坝制蒲亟胖?,圍 廣州 , 嶺 外騷動(dòng)?!?/p>
所見
(1).看到的。《晉書·嵇康傳》:“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唐 韓愈 《謝自然詩》:“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xí)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目習(xí)於所見,則喜柔而惡剛?!?/p>
(2).猶見解;意見。《漢書·儒林傳·嚴(yán)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樂 為明,質(zhì)問疑誼,各持所見?!?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蒙陛下厚恩,茍有所見,不敢不言?!?明 葉盛 《水東日記·奏請午朝》:“惜乎當(dāng)時(shí)外間諸公所見不同,反不足以副其意耳?!?/p>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兑住だぁ罚骸疤斓刈兓?,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p>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p>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bào)乾坤之施。”
異同
異同 (yì-tóng) 相同和不同之處 where two things coincide and where they do not;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分別異同 異議 objection;dissent 不一樣,不一致 different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T葛亮《出師表》韓愈名句,杏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