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氣竟能知老子,棄繻何不識終童。
出自唐朝胡宿《函谷關(guān)》
天開函谷壯關(guān)中,萬古驚塵向此空。
望氣竟能知老子,棄繻何不識終童。
謾持白馬先生論,未抵鳴雞下客功。
符命已歸如掌地,一丸曾誤隗王東。
注釋參考
望氣
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術(shù)。觀察云氣以預(yù)測吉兇?!赌印び瓟踌簟罚骸胺餐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兇。”《漢書·宣帝紀(jì)》:“至 后元 二年, 武帝 疾,往來 長楊 、 五柞宮 ,望氣者言 長安 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友諒 中流矢死,兩軍莫之知,道人望氣,語上曰:‘ 友諒 死矣?!?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聽到軍中傳說 闖王 的花馬劍‘通靈’,夜間拔出來往往有一道異光上射斗、牛之間,凡是懂得望氣的人們都能看見?!?/p>
老子
老子 (Lǎozǐ)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一說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曾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書的史官),后隱退著《老子》一書。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道”,認(rèn)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產(chǎn)生整個物質(zhì)世界的總根源。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政治上他主張“無為”,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回到“小國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lǎozi)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I;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棄繻
《漢書·終軍傳》:“初, 軍 從 濟(jì)南 當(dāng)詣博士,步入 關(guān) , 關(guān) 吏予 軍 繻。 軍 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軍 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瘲壚]而去。”繻,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guān)卡的憑證?!皸壚]”,表示決心在 關(guān)中 創(chuàng)立事業(yè)。后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之二:“ 虙子 彈琴邑宰日, 終軍 棄繻英妙時。” 清 吳偉業(yè) 《感舊贈蕭明府》詩:“授簡肯忘羣彥會,棄繻誰識少年裝。”
不識
(1).不知道,不認(rèn)識?!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吨芏Y·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鄭玄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dāng)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p>
終童
《漢書·終軍傳》載: 終軍 , 濟(jì)南 人。字 子云 。少好學(xué),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 武帝 任為謁者給事中,累擢諫議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 (今 兩廣 地區(qū))說 南越 王 入朝。 南越王 愿舉國內(nèi)屬而其相 呂嘉 不從,舉兵殺王及 終軍 。死時年僅二十馀,時稱“終童”?!稘h書》有傳·后因用以為稱頌少年有為的典故。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清秀過 終童 ,攜書訪老翁。” 宋 蘇軾 《元日次韻張子野見和》:“舊交懷 賀老 ,新進(jìn)謝 終童 。”
胡宿名句,函谷關(guān)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