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寶曇《隸字》:
快劍翻秦后,崩云稱隸豪。
山崖留燕尾,??虜?shù)牛毛。
鐵入中郎腕,書非擇木曹。
萬金周鼎價(jià),一字敢論高。
注釋參考
萬金
(1).極多的錢財(cái)。《列子·楊朱》:“ 衛(wèi)端木叔 者, 子貢 之世也,藉其先貲,家累萬金?!薄妒酚洝て綔?zhǔn)書》:“富商大賈……財(cái)或累萬金,而不佐國(guó)家之急?!?三國(guó) 魏 曹丕 《又與鍾繇書》:“ 宋 之結(jié)緑, 楚 之 和 璞,價(jià)越萬金?!?/p>
(2).用以形容貴重或比喻貴重之物?!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癌z 灌夫 ﹞身中大創(chuàng)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唐 杜甫 《春望》詩(sh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明 方孝孺 《送太學(xué)趙孝先<從軍詩(shī)>序》:“安知萬金之非輕,秋毫之非重乎?”
周鼎
(1).指 周 代傳國(guó)的九鼎?!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始皇 還,過 彭城 ,齋戒禱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清 唐孫華 《夏日?qǐng)@居雜詠》之九:“ 薊門 重險(xiǎn)舊 堯 封, 周 鼎銷沉 泗水 蹤。”參見“ 九鼎 ”。
(2). 春秋 時(shí) 楚莊王 覬覦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問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輕重。事見《左傳·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國(guó)家政權(quán)。 唐 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 神龍 中興, 周 鼎歸 唐 。” 陳毅 《贛南游擊詞》:“強(qiáng)寇北國(guó)問 周 鼎,大軍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開花?!眳⒁姟?問鼎 ”。
(3).比喻寶器。 漢 賈誼 《吊屈原賦》:“于嗟嚜嚜兮,生之無故!斡棄 周 鼎兮寶康瓠?!?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洪鐘 周 鼎,不為委淪而輕其體。”
(4).古星名。屬后發(fā)座。 漢 甘公 石申 《星經(jīng)·周鼎》:“周鼎三星,足狀,云鼎足星,在攝提大角西,主神鼎。”
一字
(1).一個(gè)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duì)秋月,一字偕華星?!?/p>
(2).謂同一個(gè)字?!蹲髠鳌べ夜迥辍贰扒С巳ァ?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r’即‘去’,實(shí)一字?!?/p>
(3).指一種字體。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shī)》、《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jīng)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后因取別于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jīng),稱“一字石經(jīng)”,或“鴻都石經(jīng)”、“今字石經(jīng)”。見《隋書·經(jīng)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馀錄·一字三字石經(jīng)》:“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于 魏 之三字耳?!?/p>
(4).另一個(gè)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xué)案·紫薇學(xué)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p>
(5).指簡(jiǎn)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yáng)樓》詩(sh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shī)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p>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shī):“輕衫細(xì)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shī):“數(shù)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p>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cè)·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臺(tái)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fēng)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diào)下?!?/p>
釋寶曇名句,隸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