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治在于任賢,興國在于務(wù)農(nóng)。
出自魏晉 陳壽《三國志·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摘自《三國志·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解釋:達(dá)到大治在于任用賢才,興旺國家在于盡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
原文摘要:
傳曰:'見可而進(jìn),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徒使六軍困於山谷之間,進(jìn)無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還師,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兇民饑,宜發(fā)明詔損膳減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罷之。昔邵信臣為少府於無事之世,而奏罷浮食;今者軍用不足,益宜節(jié)度?!钡奂凑僦T軍還。后詔大議政治之不便於民者,阜議以為:“致治在於任賢,興國在於務(wù)農(nóng)。若舍賢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廣開宮館,高為臺榭,以妨民務(wù),此害農(nóng)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競作奇巧,以合上欲,此傷本之甚者也??鬃釉唬?#39;苛政甚於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為政不通治體,茍好煩苛,此亂民之甚者也。當(dāng)今之急,宜去四甚,并詔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敦樸之士而選用之,此亦求賢之一端也。阜又上疏
注釋參考
致治
使國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罚骸?公孫鞅 之事 孝公 也……設(shè)刀鋸以禁姦邪,信賞罰以致治。”《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七年》:“隨時(shí)任才,皆能致治?!?清 唐甄 《潛書·格君》:“我觀兩朝之臣……無定亂之才,無致治之學(xué)?!?/p>
在于
在于 (zàiyú) 正是;就是 rest with 他們的錯誤就在于輕敵 取決于;決定于 depend on 一年之計(jì)在于春任賢
委用德才兼?zhèn)涞娜恕!稌ご笥碇儭罚骸叭钨t勿貳,去邪勿疑?!?漢 劉向 《說苑·君道》:“人君之道:清浄無為,務(wù)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然則取士之方,任賢之事,故陛下素來所深知?!?宋 王禹偁 《擬貶蕭瑀出家詔》:“朕失任賢之道,昧則哲之明,遂令宰執(zhí)之中,互生猜忌,以致君臣之際,有是暌離?!?/p>
興國
(1).振興國家。《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薄妒酚洝でZ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薄缎挛宕贰ち婀賯餍颉罚骸皯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興盛的國家?!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冀 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xiǎn)與馬之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薄渡叹龝と?qiáng)》:“興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p>
(3).劍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劍錄》:“ 成帝 衍 ( 晉成帝 司馬衍 )以 咸和 元年造十三口劍,銘曰‘興國’。”
務(wù)農(nóng)
務(wù)農(nóng) (wùnóng) 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 be engaged in agriculture;go in for agriculture;be a farmer;turn husband man 下鄉(xiāng)務(wù)農(nóng)陳壽名句,三國志·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