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崔放之《棲禪寺》:
自從白馬馱經(jīng)始,寶地紺園知有幾。
今見逍遙巖洞深,啼猿塢接棲禪寺。
嵯峨樓閣東西橋,掬水聞香景趣饒。
講經(jīng)云外天花落,卓錫林邊暑氣消。
塵埃不到松關(guān)口,僧老漸隨松影瘦。
誰知好事眼能青,借與詩人信宿逗。
山高地僻月空?qǐng)A,晨鐘暮鼓驚龍眠。
看來懶把無生學(xué),長笑一聲歸釣船。
注釋參考
高地
高地 (gāodì) 離海較遠(yuǎn)的比地平面高的地區(qū) upland;highland;elevation altitudes 軍事上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 高出平地的一塊地方 山區(qū)高地晨鐘暮鼓
(1).語本 唐 李咸用 《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佛寺中晨撞鐘暮擊鼓以報(bào)時(shí),后因以“晨鐘暮鼓”謂時(shí)日推移。 宋 陸游 《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shí)?!?元 吳昌齡 《東坡夢(mèng)》第一折:“這些時(shí)想晨鐘暮鼓,馬足車塵,細(xì)看來恰便似云影空中盡。”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宋荔裳廉使女》:“《敬業(yè)堂詩集》《中山尼》七古一篇,為 荔裳女 而作云:‘……晨鐘暮鼓流光易,荏苒今年三十二?!?/p>
(2).比喻令人警悟的話。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玉紅冊(cè)》:“三復(fù)此編,可當(dāng)晨鐘暮鼓,喚醒眾生?!?清 青城子 《志異續(xù)編·監(jiān)生》:“狐之現(xiàn)身説法,不啻晨鐘暮鼓?!?/p>成語解釋暮:傍晚。佛教規(guī)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晨鐘暮鼓出處唐·李咸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長掛情?!笔褂美涞姷は即浔谶h(yuǎn)近映樓閣,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
龍眠
(1). 宋 代著名畫家 李公麟 的別號(hào)。 公麟 致仕后,歸老于 龍眠山 ,自號(hào) 龍眠居士 。 宋 蘇軾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shí)歸去來陽關(guān)二圖后》詩之一:“ 龍眠 獨(dú)識(shí)慇懃處,畫山陽關(guān)意外聲!” 元 馬臻 《題<唐十八學(xué)士圖>》詩:“后有 龍眠 傳此本,禮樂衣冠激流俗。” 明 徐渭 《觀音大士贊》:“真者有兩,畫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龍眠 ,合兩為一,妙哉 俞子 之管?!?/p>
(2).指歸隱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張文和公風(fēng)鳶詩》:“ 文端 則賜金歸老,頤志龍眠,安慮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與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鳴薦紳間,與 蘇 黃 游,兩集中有與其唱和。而 李伯時(shí)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來鼎彝之類為《考古圖》。又有 李元中 ,字畫之工,追蹤 鐘 王 。時(shí)號(hào) 龍眠 三 李 。”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小生﹞姓 阮 名 劍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漢陽 人也。 龍眠 右族, 江 表名家?!?/p>
崔放之名句,棲禪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