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拖暝色橫秋水,鴉帶寒聲噪夕陽(yáng)
出自宋代葛起耕《秋寓都城次趙君瑞韻》:
催破橙香薦蟹黃,快斟新酒潤(rùn)詩(shī)腸。
雁拖暝色橫秋水,鴉帶寒聲噪夕陽(yáng)。
萬(wàn)事莫如花下醉,百年渾似夢(mèng)中狂。
登高休負(fù)湖山約,約買扁舟載艷妝。
注釋參考
暝色
暮色;夜色。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shī):“林壑?jǐn)筷陨?,云霞收夕霏?!?唐 杜甫 《光祿坂行》:“樹枝有鳥亂鳴時(shí),暝色無(wú)人獨(dú)歸客?!?茅盾 《子夜》一:“從橋上向東望,可以看見 浦東 的洋棧像巨大的怪獸,蹲在暝色中。”
秋水
秋水 (qiūshuǐ)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autumn waters;autumn waters-limpid eyes (of a woman) 望穿秋水寒聲
(1).寒冬的聲響,如風(fēng)聲、雨聲、鳥鳴聲等。 唐 朱鄴 《扶桑賦》:“巨影倒空而漠漠,寒聲吹夜以颾颾?!?宋 楊萬(wàn)里 《霰》詩(shī):“寒聲帶雨山難白,冷氣侵人火失紅?!?清 袁枚 《赤壁》詩(shī):“我來(lái)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2).凄涼的聲音。 唐 皎然 《隴頭水》詩(shī)之一:“ 隴頭 水欲絶, 隴 水不堪聞。碎影搖槍壘,寒聲咽幔軍?!?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shí)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夕陽(yáng)
夕陽(yáng) (xīyáng) 傍晚的太陽(yáng) the setting sun 夕陽(yáng)無(wú)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葛起耕名句,秋寓都城次趙君瑞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