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姜特立《偶題》:
霜降水自落,春濃花欲迷。
道心因老進,狂態(tài)逐時低。
注釋參考
道心
(1).指天理,義理?!稌ご笥碇儭罚骸叭诵奈┪?,道心惟微?!?蔡沉 集傳:“心者,人之知覺,主於中而應於外者也。指其發(fā)於形氣者而言,則謂之人心,指其發(fā)於義理者而言,則謂之道心?!?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道心者,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者也?!?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見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馮友蘭 等注:“ 宋 儒認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險的。”
(2).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漢 王充 《論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難得道心,人猶不信?!?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爰自 風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創(chuàng)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陸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應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p>
(3).佛教語。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yi{1-1}解四·釋道溫》:“yi{1-1}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測?!薄秹?jīng)·般若品》:“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薄段饔斡洝返谝换兀骸爸灰娔前嗖恐泻鎏鲆粋€通臂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fā)也?!?/p>
狂態(tài)
(1).狂放的態(tài)度;輕狂的姿態(tài)。 宋 陸游 《福建到任謝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於狂態(tài)。”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為師者問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頓以對,至於 曾點 飄飄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來,何等狂態(tài)?!?清 方文 《擊缶行留別韓子任》詩:“纖腰宛轉似無力,狂態(tài)拖沓疑有情?!?/p>
(2).瘋癲的樣子?!都t樓夢》第五七回:“﹝ 湘云 ﹞便將他病中狂態(tài)形容給他瞧,引的 寳玉 自己伏枕而笑。”
逐時
隨時?!抖鼗妥兾募ぞS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五欲業(yè)山隨日滅,躭迷障岳逐時摧。” 宋 李綱 《<建炎進退志>總敘》:“平居許其自便,有故則糾集而用之。逐時教閲,量行給賞?!?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炒蟹、煠蟹、洗手蟹之類,逐時旋行索喚,不許一味有闕。”
姜特立名句,偶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